第一百一十三章 赚翻了(第3/5页)

这张安世算是撞到了枪口上,不过等见张安世乖巧的行礼,朱棣的脸色倒是又温和了下来:“你不好好的给朕镇着栖霞渡口,来宫中胡闹什么?”

张安世委屈地道:“臣镇着呢,栖霞渡口现如今……”

朱棣心情不好,自是没有耐心,直接打断道:“捡重要的说。”

张安世倒是很直接地道:“臣没办法啊,臣在渡口那儿,存了太多的银子,睡又睡不着,茶不思,饭不想,生怕遭了贼,所谓财帛动人心,这宫外头,他全是坏人。”

“所以?”

“所以臣想了想,这银子该送到宫中来,银子也不多,陛下笑纳。”

朱棣听到银子,还是打起了精神。

内帑这些日子还算是充实,当然,是远远没有到朱棣满足的地步的。

他要干的事太大了。

“哦?”越是这个时候,朱棣越是轻描淡写,一副我对钱没兴趣的样子:“宫外头确实不安全,朕的宫里有禁卫卫戍,倒不怕宵小之徒,你有这样的心思,朕倒也可以体谅,朕这一次原谅你,以后不要这样荒唐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张安世耷拉着脑袋道:“多谢陛下体谅,臣……真他娘……不,臣感激涕零。”

百官们都齐齐用奇怪的眼神继续看张安世。

说实话……张安世奏对的语气,一看就很轻浮,简直就和朱棣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像是什么好鸟。

朱棣咳嗽道:“这个……这个……你有多少银子要送入宫中来?”

“陛下。”张安世顿了顿,而后说了一个数字:“一百五十万两。”

朱棣:“……”

百官直接哗然了。

一百五十万两,这是什么概念呢?

几乎相当于半年朝廷的税银收入。

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大明的税收,有银税和实物税两种,而税银一向是难收上来的,这也是为何,到了洪武年间开始,就开始滥印宝钞的原因了。

当然,洪武印得很爽,毕竟一张纸就是钱,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等到建文做皇帝的时候,就更黑心了,毕竟要削藩要打仗嘛,就拼命的印。

结果到了朱棣的手里,这一下子是玩完了。

他们倒是爽了,一切的后果都由朱棣背着。

此时听到张安世念出的数字,朱棣的眼睛就立马的亮了:“一百五十万两?”

“对,确实是一百五十万两!”张安世不带一点心虚,很老实地回答道。

话音落下,就突然有人道:“承恩伯,我有一言。”

张安世朝那人看去,此人正是方才在这殿中侃侃而谈的夏原吉。

夏原吉是朝中不可多得的经济之才,所以他要提出质疑的时候,百官像吃了定心丸。

这一下,可有热闹看了。

当然,张安世是不认得夏原吉的,却道:“我听着。”

夏原吉便皱眉道:“百五十万两,乃天文数字,如此巨款,这银子从何而来?”

张安世笑呵呵地道:“其实不只百五十万两,我那商行里头,还有一百多万两呢。”

夏原吉:“……”

做生意嘛,合伙的懂不懂,总不能我张安世将自己的家底也往日宫里送,而今日送来的这一百五十万两,是宫中应得的。

夏原吉身躯一颤,说实话,他成日和数字打交道,身为户部左侍郎,为了几千几万两银子的收支都操碎了心,此时听了这话,反而脸色越发的凝重,于是沉着脸再次问道:“这些银子,从何而来??”

这肯定不是干净的钱。

“主要是售书得来的。”张安世回答。

朱棣听了,心里更加诧异……

他娘的,他卖书赚了这么多?

要知道,当初第一版的时候……也不过二三十万两的收入而已!当然,这也是一笔极大的数目,朱棣数钱数得很开心呢!

所以张安世提出第二版售书计划的时候,朱棣当然竭力支持。

可朱棣是绝对没有想到……卖书居然能卖出这样价格的。

疯了,简直就是疯了!

就在朱棣瞠目结舌,震惊无比,百官们一个个窒息的时候。

夏原吉又皱眉道:“原来承恩伯……竟还以经商为业了吗?大明外戚,与民争利不说,士农工商,堂堂国戚,怎操此为业?”

对于商人,士大夫们有一种天然的鄙夷!

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哪怕是夏原吉这样已经算是舍得放下身段,在户部天天和钱粮打交道的大臣而言,也不免流露出骨子里的轻视。

张安世听出他话里的鄙夷,顿时就怒了,立即辩解道:“这是什么话,售书是做买卖吗?读书人的事,也叫买卖?我著书立说,干的是和圣人一样的勾当,孔圣人若知,世间还有人著作等身,弘扬儒学的人,一定大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