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营垒
洪承畴虽然预料到曹文诏可能要坑自己,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是被坑了。
原因很简单,虽然他并非十分相信张顺身死之事,但是从各个渠道都显示出了“顺贼已死”这个可能。
他嘴上虽然说着不信,其实私下里做决策的时候,已经下意识把“顺贼已死”当做了事实。
听起来很矛盾,实际上是洪承畴思维方式不够严谨的原因。他作为古人精英中的佼佼者,按理说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但是一来洪承畴颇为自负,素来喜欢一言而决;二来奈何由于古代教育的问题,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洪承畴亦不能免俗。
虽然博览群书的儒生们,通过各种典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亦能够写出具有严密逻辑思维的策论。
但是终究不像后世教育那样,能够通过数学、物理等一系列理科那样,全方位强化个人的思维能力。故而稍有懈怠,便有老虎打盹的时候。
那五省总督洪承畴原本计划自己亲率主力前往洛阳城西门,吸引义军的注意,其实早早暗派副总兵艾万年率领五千兵马直扑洛阳城东门。
他料定义军主力定然齐聚西门,那么艾万年便能趁机声东击西,拿下洛阳城东门。
只要洛阳城东门一失,官兵五千人马借助城门防守,义军顷刻之间哪能夺回?只要艾万年坚持道官兵大军一到,洛阳城便易主矣。
可是那洪承畴千算万算,终究是张顺技高一筹。他策划此事,自然与洪承畴不同。
张顺虽然思维在前世受过良好的训练,仍担心有所遗漏。所以他一方面专门将事情掰开揉碎了,写在纸张之上,从各个角度,各种可能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他还专门聚集起麾下的文臣武将,逐个听取大家的建议,甚至还专门让张慎言、宋献策和吕维祺等人组成一个团队,专门站在洪承畴的立场上,模拟其如何决策。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五省总督洪承畴倒也不冤。
所以,当洪承畴发觉中计之时,第一反应便是要撤退。这倒不仅仅是官兵实力不足以应对义军,而是官兵的处境实在是不妙。
之前洪承畴之所以率领官兵死磕洛阳城西北角,便是因为洛阳城地形易守难攻。
其三面分别被涧河、洛河和瀍河围了起来,而东北角又是义军所建的紫微星堡。如此一来,唯有洛阳城西北角较为开阔,可作官兵展开阵型之用,即便有所挫败,亦可及时撤出战场。
而如今洪承畴为了求变,突袭拿下洛阳城,便冒险率大军来到了洛阳西门。
此地南为洛河,西为涧河,东为洛阳城,唯有北门可供官兵出入。若是果然让义军切断了北面退了,他麾下这两三万官兵可就要被堵死在此地矣。
好在洪承畴做事谨慎,前往洛阳城西门之前,早已经命令临洮总兵管王承恩占据了义军遗弃在西北角的营垒,权作防御之用。
那王承恩身为宿将,听闻义军从北门尽出,欲断官兵退路,不由一边连忙下令士卒谨守营垒,一边向义军方向鸣炮,以示阻拦之意。
当义军听闻到洛阳城西北角营垒发出来的炮声的时候,顿时知道若是不能拔下此处,断然无法断绝洪承畴大军撤退之路。
好在义军有“飞骑铁炮”,火炮机动性远胜官兵。李十安一声令下,百余门火炮迅速展开,布下炮兵阵地,向义军原本的营垒进行炮击。
可怜王承恩手中只有一些弗朗机、灭虏炮、虎蹲炮之类的小型火炮,哪里是李十安手下炮兵的对手?
幸好一来有夜色掩护,火炮准头不成;二来有营垒作为防御,官兵虽然被动挨打,还能坚持一时半刻。
他想坚持倒官兵全军撤离,张顺岂会让他如愿以偿?既见官兵坚守营垒,张顺早命城中丁壮拖拽过来城中剩余火炮,一并命士卒用破布包裹了炮弹、霰弹,向城下俯射。
原来这义军丢弃的营垒,在建造之初便考虑过万一被官兵攻破,如果对敌的问题。
所以这三营营垒,面朝城外方向固然是固若金汤,但是背朝洛阳城方向,却是被动挨打的设计。
这里一面是夯土垒石,一面是木板帐幕,岂是防守之处?
那临洮总兵管王承恩率领五千官兵,黑灯瞎火的摸了进去,如何知晓其中虚实?
他本道占了义军营垒,自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之地矣。义军纵有千军万马,一时三刻也难突破自己的防御。
可他万万没想到,营垒背后居然有破绽,而且还是那么大的破绽?
占据义军营垒的官兵为了防止暴露目标,很少点燃灯火,以免为义军火炮所趁。
结果城上的义军根本也不管有没有灯火,只管往营垒中军大帐位置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