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身不由己的苏定方(第2/2页)

至于其他的,只能等到这件事落下帷幕以后,通过时间去慢慢的消除。

再大的事情,只要在尘埃落定以后,都能通过长久的时间来弱化影响,消化影响。

毕竟,人是没办法回到过去的,只能往前看,往前走。

在这走的过程中,时间会冲淡一切。

苏定方面对着这个疑问,端起了茶杯浅尝了以后,满脸苦涩的道:“臣一开始的时候,也想悄悄的进行的,可自从河间王参与进来,又将我们上半载通过漕运和海运获取的盈利暴露出去以后,一切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许多臣认识的,不认识的,都通过各种门路找上了门。

有些人臣还能避而不见,可有些人臣根本就避不开。

在臣见了那么两三个人,流露出了一丝口风以后,所有人就一窝蜂的涌上了门。

臣见了还好,臣不见,人家就守在府门口不走,甚至还会在臣经常去的地方堵着臣。

如今已经将漕运和海运上的份额定下了,还有源源不断的人登门拜访。”

苏定方说的这些话,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他已经在李孝恭的背刺下,变得身不由己了。

一些官爵不如他的,也没什么深厚的背景的,他可以不见。

可那些官爵跟他等同,甚至比他高的,还有大背景的人找上门,他根本没办法避而不见。

李元吉皱了皱眉头,问道:“时至今日,十几张门票你卖出去了多少钱?”

苏定方赶忙道:“一共卖出去了六百四十万石粮食,除此之外,各家运送的货物的总额的一成,得兑换成粮食上交给我们,各家在运货的过程中,还得腾出一部分船只帮我们运送粮食,具体运送多少,看他们运送的货物的价值。

价值越高,运送的粮食就越多。”

李元吉眉头一下子皱的更紧了。

你说大唐穷吧,为了一个漕运和海运的门票,那些达官贵人和世家豪门,居然能一口气拿出六百四十万石的粮食来。

这些粮食足以让大唐掀起一场灭国之战。

你说大唐富吧,之前抵御突厥人的时候,十万石的粮食都要东拼西借的去凑。

合着有利可图的时候,大唐就要什么有什么,无利可图的时候,大唐就要什么没什么?

大唐的生死存亡,似乎只有李氏一家,以及其他依附在李氏这颗大树下的小家在意?

其他的世家豪门就不在意?

真叫人不爽啊!

也难怪历史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三任皇帝,都要想方设法的消弱这些世家豪门的实力,甚至将其中一部分彻底的铲除。

“这些东西不是你想出来的吧?是你府上的那个叫什么沈三郎的想出来的吧?”

李元吉盯着苏定方问。

以苏定方的生意头脑,是绝对不会想出这种让运送粮食的份额跟运送货物的价值挂钩的点子的。

毕竟,大唐如今的商税是三十抽一,对方答应了拿运送货物总额的一成的粮食来抵消税赋,就等于是交了足足三倍的税。

在这种情况下,苏定方不可能再进一步的去压榨对方的利益。

因为这跟税法不和,也有点盘剥对方的意思。

有苏定方的性子,不可能再去提更过分的要求。

所以这个点子一定是别人想出来的,苏定方去执行的。

而这个人必然是懂得做买卖的,也知道各家在借着漕运和海运还是发财以后,能获得多大的收益,所以才会尽可能的帮大唐争取更多的利益。

虽说有些违法了,从明面上看,也有点盘剥各家的意思。

可这就是商人在做买卖的时候,该有的思维。

尽可能的去压榨对方的利润,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至于违不违法,那就等有人问起,或者有人查起的时候再说。

反正,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商法反倒是次要的。

苏定方愣了愣,有些尴尬的如实说道:“是沈三郎帮我想出来的,是不是太苛刻了?”

“苛刻?”

李元吉又好气又好笑的道:“一点儿也不苛刻,甚至还可以再过分一些。”

苏定方瞬间傻了。

李元吉解释道:“现在我大唐的税法,并不完善,三十抽一,对那些小商小贩还算合理,可是对大商大贾而言,那就是九牛一毛。

所以对小商小贩,我们得用一种税法,对大商大贾,我们又得用另外一种税法。

若是一视同仁的话,小商小贩或许没什么,但大商大贾会赚的盆满钵满。

我们可以允许他们赚钱,但不能让他们获取暴利。

这对我大唐而言,极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