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大势(第2/2页)

“禀郎主,小郎君,镇东军营里来了人,说有话要面陈郎主和小郎君。”

吴淼点了点头说:“让人进来吧,给人撑把伞来。”

待家仆返身后,吴玥道:“此去司州,只怕要时近一年之久。儿子不孝,老父卧病家中,竟不能关怀照料。”

吴淼听罢微微咳了几声,方才笑骂道:“你父虽然年迈,却何至于此,要让大好儿郎弃以功业,手奉羹汤。你父已是三公之位,饮食起居,宫中都会派人照料。倒是你这小子,来日人人俱侯,若你病卧家中,怕是只有枯对家中顽劣小童了。”

吴淼抬手,本想用拾起塵尾敲打一下儿子的后脑勺,然而手伸到一半,肘臂却格外疼痛。吴玥见状,赶忙把塵尾递了上去,却被父亲轻轻推开了。

“你年纪轻轻,便已有镇东正号,来日前往南边效力,斩获军功,此生也足有功绩可夸了。十年寂寞也是寂寞,一年寂寞也是寂寞,若你此去所建功业,不配你老父所受苦楚,老父便把你发送军籍,再也别想入宗谱!”

说话间,家仆已经把人领到了。吴淼看了一眼,虽说此人现在是镇东军的,但是却曾是护军府的人。宫变时,跟随陆振的护军府将领虽然牺牲大半,但他也尽力保下了不少,因此认得。

那名将士问安后便开口道:“宫中将有射礼,不知太保、镇东将军可否听闻?”

吴玥察觉其中的意思了,望了父亲一眼。

吴淼却镇定道:“尚未成事,只是略有耳闻。”

那名将士得到回答后,也不做他话,深施一礼后便告退了。

待人走远后,吴淼方才道:“看来皇帝是不大想让你插手禁军事务,也不想让你日后征战荆州了。”

“是。”吴玥沉声道。

射礼有两种,皇帝亲射礼和皇帝观射礼。两种都有赐射的环节,即根据王公侯伯以及职位的品级,分别考校射艺。最后根据射箭的结果或得赏赐,或被罚饮酒。被赐射的文武官员日后大多都被重用,可以说射礼是皇帝在未来武事上表达亲疏爱重的风向标,也是对贴身武将表达亲近的一种方式。宫中如此紧锣密鼓地安排射礼,自家却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说明未来的武事上,吴家是没有被皇帝过多考虑的。

“可是父亲为何要装作知道,告诉皇后呢?”吴玥目光带有疑问,也带有一丝懊恼。

吴淼望着屋外的雨帘,心绪也跟着一丝丝坠落到尘埃里,即便如此,他的话里也保持着绝对的克制:“一旦你与皇帝君臣相疑,在皇后的眼中,你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可是我们在皇帝眼中、在先帝眼中又是什么?”吴玥仰起头,似乎在渴求一个答案,然而他眼中炽烈又豪迈的目光,早已将包裹着答案的脆弱外壳击碎了。

“我们是筹码,是拂尘!”

“我们出身军将,我们有累世之功!”

“哪怕我们拼了命地保家卫国,维护皇统,依然无法改变皇权对我们的怀疑。”

吴玥的下巴颤抖着,手也颤抖着:“我们姓吴,我们天生就是军功阶层,这种事又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吴淼不可思议地看着儿子,仿佛注视着一片发光的霉菌。过了良久,他忽然朗朗地笑了一声,环视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道:“息徒兰圃,秣马华山的日子,只怕为父过不成了。”

“逸璞,你知道为何军功累世而积吗?”吴淼苦笑一声,道,“因为在所有的战役里,冲在最前面的人都会最先死去。如果不累世积功,那么就不会有人再去冲锋陷阵了。”

“历史的大势也是如此,国家变革也是如此。最先踏入大势中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原有的平衡会被打破,旧时的得利者会反扑,大势会先消耗掉一批人,这是注定有人要承担的阵痛。”

“夏至虽是阳极之日,但烧死最多人的大暑却远未到来。军户一生英勇,为的是以后的子孙可以从伍长、什长做起,甚至从中军护卫做起,不必承受最猛烈的炮火。为父一生劳碌,为的也不过是留给你一个可以撑过大暑大寒的积累。”

“既然今日你能有此想,来日大抵也不会再有疑惑。为父陪你再走一程。”吴淼紧紧握了握儿子的手,“逸璞,之后进退,你就自己拿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