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终止(第2/3页)

“自我咬合既是自我灭亡,继续做大则无法避免权臣凌主,背后的势力永远再躁动,这样持续尴尬地境况,永远都是死局。就算再出现一个强臣,来取陆家而代之,来取王氏而代之,也永远走不出这个循环。解开这个循环的只能是元澈,或只能是我。”

彭耽书听闻此言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昭昭,你……”

陆昭道:“之前我与他之所以都对此保持沉默,其实就是想要让这场动乱将那些蠢蠢欲动的力量消耗掉最后一丝元气。最终,赢的人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耽书,不必替我隐瞒,也不必替我做的更多,一定要坚持到终局。身为女子,你走到现在比我还要不容易,他们在等着你落位,等着你回归到他们所期盼的统序里。”

陆昭慢慢站起身:“走吧,去审讯室,开始审讯吧。”

因陆昭身份不同,此次审讯并非彭耽书主持,而是由廷尉正,左、右监,一名廷尉评和一名廷尉博士共同审理。陆昭也敏锐地发现,廷尉正已被替换成了寒门出身的徐宁。

审讯由徐宁开始:“陆氏,腊月二十五日,你为什么要去未央宫钟楼敲钟?”

陆昭平静地回答道:“先皇后预知祸事,已存死志,故在前日我探病侍疾时将皇后印玺托付与我。皇后还嘱咐,若长乐宫为逆贼所掌,必不苟活,请为其鸣丧钟,以慑叛逆,无使叛逆矫诏为祸。”

徐宁与令几人根本没有想到陆昭会是这一番说辞,默默相视后,继续问道:“先皇后何以预知祸事,是否曾言与你?”

陆昭道:“先帝近侍刘炳因早年被王济、舞阳侯设计陷害。由于北军强闯宫禁,先帝不能保全刘炳,故而委托于先皇后。后来先帝告知先皇后近日要传刘炳入内,恢复前职,以除王氏、舞阳侯,先皇后始知将有祸。”

涉及到了先帝,徐宁也颇有政治敏锐性,止住了继续深问,转而道:“你父亲身为护军将军,当时护军府调入禁中,你是否知情?”

陆昭道:“我不知情,也不明白,护军府本负责长安外郭防御,为何会入宫插手禁中之事。”

…….

“廷尉正。”审讯已近一个时辰,一名廷尉属的人忽然打断了要再度发问的徐宁,“吴太保的口供送过来了,廷尉正要不要先看看?”

深夜,中书署衙内,卢霑也与魏钰庭一道坐了下来。魏钰庭亲自奉了茶,倒不在意先前卢霑不过是自己手下的一名文吏。

卢霑饮了一口,放下茶杯道:“陆氏一案干系这么大大,朝局不稳,只怕这个时候中书也不能安睡吧。”

魏钰庭笑了笑: “其实也还好,审案子的不是我,与之无干,自然也就不必牵肠挂肚。”

卢霑却道:“但我听说,廷尉正换成了中书手下的一名佐属,是徐宁徐子安。现下廷尉彭氏不涉此案,此次审理,几乎都是寒门的人。”

面对卢霑的故意停顿,魏钰庭没有说什么,仍做倾听状。

卢霑则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陛下的意思是要严办陆家了吧。”

魏钰庭仍是不说话,卢霑也就继续说道:“可是据说案情进展到现在,都没敢提到未央宫里的事,这里头只怕还要牵涉到先帝,这些只怕只有天知道了。陆氏一定会为了避罪,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先帝身上扯。牵扯上的事,徐宁不能问,也不能查。可若如此,国患何时能除?”

魏钰庭却笑了笑,问:“王济入狱了没有?”

换到卢霑不说话了。魏钰庭道:“王济尚未除,陛下是不会动陆家的。”

诏狱之内,是一次又一次的审问与传讯。城墙之外,是时局一隅又一隅的坍塌。这是关于先帝之死的一次决断,也是皇权与世族冲突的一次爆发。前者处理不当,是青史上的一抹污点。后者处理不当,则是整个王朝的崩溃。

“那中书令以为,何时才能裁定此事?”卢霑问。

魏钰庭则冷静到:“既付与国法,也要讲究证据确凿。你知道现在对陆氏最有利的证词是什么吗?”

“是什么?”

魏钰庭道:“是司徒府。吴太保已经呈明,陆氏前往未央宫敲过钟后,就回到了司徒府。如果其他地方拿不到更为确定的证据,陆氏就依然屹立不倒。”

“可是司徒府也可能是在做伪证啊!”卢霑有些急了。

魏钰庭却格外镇定:“可是卢府台,现在谁又能够去指认司徒府在做伪证呢?”

有确凿的证据就能够扳倒陆家,但司徒这一次的表态,对于魏钰庭来说,这个期望的实现小只有小。因为他看到了整个时局中有这一家,唯有这一家白璧无瑕,那就是既没有入驻长乐宫,又没有进入未央宫的吴家。吴家注定是进入新秩序的一股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