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承诺(第2/2页)

门阀执政,中枢效率低下,遇到此类危机,实在难以称之为一个美好的构体,而她偏偏也是这个构体的一部分。尽管她竭尽所能,仍然无法突破门阀执政的瓶颈。而世家跃迁的原罪与卑劣,也同样烙印一般印在了她看似光鲜的皮肉之中。每当她思考时,做出决策时,黑暗的印记都会伏在她耳边,告诫她:“不要忘了我们。”

元澈回头看了看出神已久的陆昭,似是察觉出了对方眼中那片痛苦的梦魇,他轻轻挽起了她的手,道:“你曾说过当变革来临权力坍塌的时候,天下人会仰望穹顶索要一个盛世的解法。的确,我给不了这个解法,然而你也给不了这个解法。昭昭,我们,让我们来给他们一个解法。”

“我知道,禁军是你的一块心病。不如这样,这次行台归都,你我都不必带如此多的军队对峙。我们可以先试着迈出这第一步。禁军我不会尽取,仍只保留控扼大司马门与武库的部分,余者仍由你来执掌。如此,你我也算为这些生民减一分负担,给这些百姓多一条生路吧。”

此时,宫阙钟鸣,陆昭静默而立,仰头看着身边的俦侣,看着他深邃的眼眸逐渐映满晨光,而她明白,他的眼中如此,那么她的眼中也必如此。既然已经无数次印证了彼此的信任……陆昭闭目迎风微笑,当再度睁开双目时,目光中尽是潋滟华彩。

“好。”

大殿内,魏帝的目光阴冷。方才他听绣衣御史属的人来报,陆昭曾于凌晨入宫,并未与太子同归。正当他担心太子已被软禁于甘泉宫时,又听说,元洸曾于东门遥拜陆昭。桩桩件件似乎都在指向一个猜想,那就是在太子乳母李氏和卫尉杨宁的莽撞操作下,陆昭早已放弃了太子,垂怜了一个更弱小、更合格的新的继承人。

魏帝摩挲着怀中的佩剑,开始思考是否要在陆昭尚无剑履上殿的资格时,直接将其手刃。尽管这会引发方镇再一次攻入长安,可是他若要失去用尽心血培养的储君,那么疯狂的复仇所需要的那些代价似乎变得非常微不足道。

正当众人也对这则消息抱着难以明说的态度时,一名小黄门禀报道:“陛下,殿中尚书已随太子一同入宫了。陛下是否要宣诏?”

魏帝矜持地点了点头:“速去。”

轻巧的足音由远及近,寂静的朝堂由这一声声步履拾级和铁甲摩擦的躁动打破,自宫苑门始,一群泛着银光的凛凛甲片拥簇着两名身着黑色朝服的人前行。见元澈与陆昭同道而归,众人心中的疑窦自然尽散,不过殿内僵持的气氛依旧没有缓解。

待元澈与陆昭二人行过大礼,魏帝便开口道;“宫中宿卫生乱,想必你两人也都知道了。闹事者乃是殿中尚书手下的人,那么依殿中尚书看,此事该如何处理?”

陆昭道:“回陛下,臣以为卫尉九卿之尊,既弹劾宿卫,自然也要郑重对待。依国法清查,若有罪,自当惩,若无罪,也好还这些人一个清白,以免日后损害仕途。”

魏帝暗暗叹了一口气,也知道陆昭既然咬住了杨宁和李氏,自然不会轻易松口。不过他料到了这一点,心中也有备案道:“只是此次宫中乱事,杀人者似乎并非殿中尚书府一方,听闻卫尉麾下也有人失手伤及无辜,不如一同论罪?”

一同论罪本身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魏帝的本意还是要息事宁人,希望在行台归都前,不要再因此吵闹下去。

可是陆昭闻言却道:“陛下圣明烛照,臣自然没有异议。只是九卿位高权重,也在议、请之列,想来还需待行台归都,本年清议举行完毕后再做定夺。”

魏帝此时早已腾纹上脸,原本他提出这个做法就是要迅速稳定朝中局势,可是照这样,若是不一同论罪,那么各个方镇不出半月就要闹到长安来。可是若要因一同论罪拖到行台归都,结果又有什么不同,各家还是会派军队部曲入都自辩。更何况历来清议都是门阀世族自己的场子,杨宁一旦落入其中,便休想找到什么便宜。

魏帝极尽所能压住怒气,冷笑道:“难为殿中尚书,还盘算着清议呢。”

陆昭躬身对答道:“陛下授臣以柄,臣行之以权,同为国家,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