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家书(第2/2页)

“会好的。”元澈抬起头时,亦不忘一下一下抚着她的发,“等回到长安,一切都会好的。”

分州之事最终有了定论。

次日的议事日程被取消,由于衣带诏此时不宜公布,因此此次分州则按中书诏拟,分新平、安定、广魏入秦州。褚潭为新平太守亦是不变,诏书内同样也提到了邓钧假北凉州刺史一职。至于反攻京畿一事,虽然衣带诏上也有言及,但却不是昭告天下的良机,知情者也都各自保密。

下午无事,陆昭约了彭耽书来自己的居所品茶。与庞满儿不同,陆昭与彭耽书之间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相互扶持,因此彭耽书也没有作品茶赏枫的打扮,直接从值房过来。

喝过茶后,陆昭也就开门见山:“耽书,经手过那个东西的人,都有谁?”

“中书监王峤,颍川郡守王安。”彭耽书深吸一口气,而后道,“还有中书你的父亲。中书监也替老国公传了话来,说是勿要让你再接手。”

陆昭一愣,虽然已有猜到,但仍是震惊,只喃喃道:“不该是褚胤、王峤、王安与我么。”让长安出诏的事情,她确实有安排过,但是对于具体的分州没有明确要求,甚至未曾要求过新平郡。褚家的人她也有安排过,不过却是先前元澈让她遴选的华亭县令,并非新平郡守。

而如今这份诏令上不仅分州划界明确,连褚潭的位子都已明白无误的定下。如果说自己私下安排褚家人出任一个县令之位,那么给太子与外界的观感无非是陆家对于关东世族的适当拉拢。

但太守之位太大,又是出任今上的封邑,这个动作无疑会让人联想长安背后已经有某几方势力达成了联合,甚至有了遥控皇帝的能力。正是这一份安排,让她感受到了隐隐的异样,以及手段背后特有的凶悍。

她的父亲亲自出手了。

在隐隐担忧中,陆昭打开了那封信:“我记得你说这是誊抄过的诏书副本。”

“是。”彭耽书道,“褚潭送信过来的时候就是这么说得,怎么……”她正要问出口,陆昭便把信拿给她看。这并不是什么诏书的副本,而是声情并茂的家书。

进而,陆昭明白了,自始至终,她的父亲都在保护她。衣带诏一事,虽说是为国也为家族,但魏帝常年生活在逼仄的氛围下,此时出诏所涉的臣属,多少在魏帝心中都会留下挟权迫君的味道。况且能够让皇帝与二公九卿出具这样一个分封详细的诏书,父亲私下里想必也用了不少手段。

陆家分掌秦州刻不容缓,而这一事在没有长安出诏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被拖延至失败。眼下分割中央事权虽然不是最恰当的时机,但是若日后再行此事势必会更加困难。在陆家不得不使用较为强横的手段时,她的父亲到底是替她出了面,替家族出了面。

而这样的出诏虽然没有经过她的手,但落在太子眼中也未免引起怀疑。因此安排了褚潭将一封书信交给了彭耽书,且在光天化日之下做的光明正大。当太子探寻这封信的时候,最终会发现是父亲哀子女劳苦而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家书,在另对方愧疚之余,亦将衣带诏构划的嫌疑全部揽在了自己的身上。无论是今朝事破被发现,亦或是日后被任何人找以借口清算,他都以一身当之。

陆昭默默蹲伏在地上,内心哀哀地吃痛,眼前浮现的墨色文字令她眩然:“父亲他犯了大忌,想必是不能善终了。”

彭耽书多聪灵的人,闻言后也大抵知道了内情,于是俯下身来,轻声安慰道:“不会的,不会的,参与的有这么多人,老国公年高,名爵又摆在那里,没有人会猜忌老国公,老国公定会……”

“不。”陆昭将脸埋在膝中,死命地摇了摇头,“是否被猜忌,能否善终,这些与年龄无关,与爵位无关,仅与出身有关。”他们到底是前吴遗族,成分难纯。

傍晚风气,西北风沙劈天斩地而来,震得门户作响。彭耽书也便留下来,陪着她。天色昏暗,两人并头躺在一张床榻上。岁月未曾静好,而为此负重之人又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