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布置(第2/2页)

王润领兵守桥头谷,兵员并不富裕,遂赶忙召来自己的儿子王友:“速去通知本郡郡守集兵屯羌道和漾水渡口,你再自领一千人守住北兰坑。”益州不比别州,一旦让对方站住地势之险,那么益州本身也就任人拿捏。在确定太子是否对汉中王氏抱有杀心之前,举兵占领险要,也是最大限度地给自身提供一个保障。

王润之所以如此做,一是要防备太子真要借此事下黑手,二是要给予天水一定的威慑力,他们王家也是有武宗底蕴的。

王叡日夜兼程,已至汧县境内,车厢描金嵌宝,以一顶青色小双层纱盖作以隔帘。马车徐徐而行,便有清风浮光绿溶溶地漾在一抹雪白织金的袍服上,王叡正于车内闭目,看似养神,口、耳却都没有闲上一刻。

“呵,陆中书善妒。”王叡轻笑,“也亏得是魏钰庭能想出来。”

“郎主,这事怎么说?”旁边侍奉的是他的小侍宏儿,方才便是他将略阳城内近几日所发生的事一件一件讲给王叡听。

王叡饮了口水,方才道:“这个角度切得妙,太子中意陆氏,陆氏善妒则太子乐见,只怕这个舆论不会轻易被压掉。”

主仆两人正一言一语,忽然遥遥有一骑奔来,打的是汉中王氏自家的旗徽。骑者行至王叡车驾前,慌张报道:“相国,征南将军已殁,已查证属实,尸首在凉王处,尸身阴平侯已命人领回安置。”

王叡闻言,目光中略有悲悯:“稍后回去替我向婶母致哀。”随后他便开始问道,“天水郡与安定郡现下兵员调动如何?”

传信的人回话道:“天水郡中书下令陈兵于南境,安定方面倒没有什么回音。如今三郎君之子已奉命调郡国兵据守,老侯爷和汉中郡本家那边还没有消息。”

“子悌怎能如此行事!”王叡听罢脸色蓦然一沉。王泽之死的内情他大概能够窥得一二,但眼下当务之急是要探明各方在王泽之死一事上的倾向和状态,以及王泽死在金城郡内是否有目击者,以及查明当时具体情况如何。就算是掌握了所有的信息之后,也不能即可用兵,而是要考虑是否以用兵的方式介入后续的谈判。

可是如今王友竟然不容分说动用了郡国兵,无疑已经把这个事件上升到益州与陇右对立的高度,虽然可以扩大影响继而借力各方向行台施压,但一旦稍有信息不明,也会受各方波动,从而失控,彻底崩盘。

“子悌……罢了,大父之明,必不为此,只要武都不乱就好。”王叡喃喃道,但心中仍对陆昭的行为略有不解。他知道陆昭有持节之权,但她下令调动天水境内兵马,无疑也会落人以话柄,这不大像陆昭的为人。

“我在三辅也有些旧部,关陇人家素日也有联络,你素派人携上货礼,走访那些人家,让这些人为征南将军之死发声,务必谋求一个大封。”王叡此时明白自己可能是最后一个得知消息的人,必须在力所能及之处迅速做出布置,“我此次带了扈从千人,宏儿,你稍后先行上陇,联络与我们交好的陇右旧家,令私兵部曲与我们汇合,无论如何,先去拿下崇信县。”

崇信和华亭乃是安定与略阳联络的要道,拿下崇信县,完成陆归和陆昭之间的地理切割,一时不能通信,则陆昭在中书发声亦会有所减弱。

宏儿应着,又问道:“郎主近几日是否要去拜祭征南将军?”

王叡闻言只是淡淡道:“事从权宜……”

这已经是很委婉的拒绝了。他十八岁任中书令,权势滔天,对于一个世家子弟的生死早已司空见惯。对于王氏这样一个顶级门阀来说,一个宗族子弟的死亡早已超出亲情人伦的范畴。

无需流泪,无需怀悯,到了他们这个位置上,唯一要做的便是冷静思考。思考这个死亡能给家族带来的潜在价值,这一条生命会给各方带来多大的冲击,进而考虑这些冲击和价值又会给整体时局带来怎样的变数。

当所有的信息总览于前,所有的力量都把握到位,他便可以出手。不是泄愤,不是复仇,仅仅是理智地将种种情况引导至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一面,进而在后面权力的平衡上,争取更大的筹码,喊出更高的要价。

这是一场他格外熟稔的战斗,而他的对手,同样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