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电雨(第2/2页)

魏帝皱了皱眉,语气已急不可耐,对刘炳道:“丞相今日应在长乐宫赴太后家宴,速去请。王峤来了没有?若没有来也让人去传。让那个议郎找到诏命也过来。”

刘炳犹豫道:“回陛下,中书监抱病……”

魏帝闻言,忽然大怒道:“中书监抱病,那文阁钥匙难道还在他家留着不成!副官掌令,速传来开阁取文书。”

薛琬没想到竟欲将此事闹大,见魏帝大怒,又欲阁中取文书,想至先前自己命人砸锁,乃是大过,如若不能借丞相粮草失公之事加以掩盖,其后果,不堪设想。

刘炳见状,出门奔走,半个时辰不到,便将在御苑中赏荷的贺祎请了来。至于王峤处,不知是否已有预备,文库的钥匙也迅速交与禁中。只是那名议郎家住的实在太远,尚未能来得及,倒是中书另一位属官在阁中找来了汉中粮草分配的诏命备份,入禁中奉上。

魏帝翻看诏命,到了后面,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粮草倾付之,果然是颇见不轨之心,依伯玉看,此事当如何处置呢?”

薛琬侧首,看了看已经跪在自己身边的丞相贺祎。名满天下,位高权重,这是属于每一个台臣的渴望,这种政治上联手的两厢情愿,因此更加困难。一路跌宕吉噩,一路揣摩猜度,如今终于走到了分道扬镳之地。

薛琬叩首道:“崔谅虽拒大功,却贪欲无满,丞相虽为大局考量,但也应知台辅之重。如今可迁崔谅为交州刺史。”

魏帝笑了笑,手一松,诏令便顺势滑到薛琬的膝下:“到底是谁贪欲无满,谁又以大局考量,薛御史自览吧。”

薛琬闻言已觉不妙,双手颤抖接过诏命,纸张光洁,边缘还沾有为勘合校检所加盖的小印。映入眼帘的是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的字迹,清丽出尘,锋锐自敛,不同于时下男子或女子各自书写的方式,字的美早已对男女之别有所僭越。而其所书写的内容,文理严谨,意境萧疏,留有余味的同时,自带着杀伐决断,语阱心兵。

魏帝回首对贺祎道:“丞相深夜仍居苑中赏荷,倒是好雅兴。”

贺祎和手道:“臣记得苑中荷花曾是当年陛下身在潜邸时所种,此时盛开,臣倍感欢欣。”

魏帝目光迷离,似忆起往事一般,点头道:“当年随手播撒,如今竟成蔚然之势,虽自成景色,但若有人想要摇舟前行,却也十分不便。”

贺祎道:“荷花连阵,荷枝缠茎,多困水中鱼蛟,陛下真龙在天,游于云海,怎会为区区荷花所困。”

今日诏命一事,魏帝本想以此牵连贺祎,让其与薛琬互相攀咬,但是当他拿起那封诏命时却明白,中书省自有高人。所谓拉一打一,打不过是眼下之利,但所拉之人则关乎长远之利。他曾想,经历此番,薛琬枉作坏人,中枢之利,尽在己握。如今贺祎一身干净,枉作坏人的不止薛琬,也有自己。而这背后的操纵者,早已掩却身影,超乎物外。

此时宫宇静默,荷塘静默,唯有天穹尽头,幽冥之端的一道闪电,胜而有声。

“下雨了,丞相先回府吧。”魏帝此番虽胜,此时也觉得头脑沉昏,也不愿再和贺祎这样的老狐狸虚与委蛇,“前线战事吃紧,陆将军即将出都,丞相应让陆侍中归家,以安人心。”

待贺祎走后,魏帝阴沉的目光落在了那封诏书上,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诏书的笔迹。他本以为两虎相争,太子坐镇朝中,他可以借此机会整肃朝堂,削弱关陇势力,他甚至佯装愤怒。但贺祎的独独保全却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耳光,乾纲独断,对于他来说,仍属非分,另一个世家有着自己的考量。而经今日这一夜,薛家虽已半死,但另一个薛家亦生矣。

“伯玉居外戚之贵,再居三公,未免瞩目。”魏帝拍了拍薛琬的肩膀,“倒不如先任尚书令一直,其实,居于此要,许多事做起来,更为方便。伯玉若有未尽之意,也当借此倾而付之。”

帝王的笑容潜藏着某种含义,最终在闷雷声中收场。电光陡然消弭,声潮息息远退,余下的便是深不可见的君臣之心,在殿宇下的方寸之间相对伫立。

战争从未停止,而他今日终于看见了那个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