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暗线(第2/3页)

女眷入宫之期既定,礼制舆服便是一桩大事。宫中虽派了掾属前来,但大到章服颜色纹饰,小到钗环的材质与镶珠的数目,皆要顾虑到,只能由顾氏全力应承。而陆妍封后又涉及到陆氏宗籍修撰,则需陆振频频入宫。而陆冲则因削藩一事跻入中朝,暂备顾问。

这几日时气并不好,过了晌午,窗外依旧是阴阴翳翳。冷风伴着幢幢疏影映在窗前,投在纸上,拖曳出一派纷乱章杂的意味。唯有墨色一勾一挑地伦序而出,勒石铸铁一般压在这一片流影之上。

云岫捧着两封书信进来,驻足在旁看了片刻,待陆昭停笔方道:“娘子的字已经练得很好了。”

陆昭看了看那张纸笺,又看了看自己的字,微微摇头,自嘲道:“不过是勤以补拙,形状有些,风骨却还谈不上。你这又是做什么来?”

云岫连忙将手中的两封书信呈递上去,道:“这是五郎让婢子交给娘子的。今天一早五郎就去采办东西去了,刚刚差人回话说货品下午就到,除两百匹白绢之外,其他的东西五郎会托人送到涿州。还说后日是皇后册封大典,又近除夕,诸藩皇子都提早进京了,街上乱,让娘子少出门。”

陆昭没说什么,径直接过信。上面那一封红泥封口,落款是京兆立券,陆昭直接将信收入了案边的阁屉里,然后拆开了另一封。

这一封字迹却十分潦草,是提笔匆匆写下的,既不是陆昭父亲的字,也不是陆冲的字,没有落款,上面只有短短的一句:擢慕容宁为益州刺史督军事。

这是一道足以让削藩之议一锤定音的政令!

陆昭惊愕万分,即刻对云岫道:“速去见母亲。”

魏国所辖益州,其实只有北益州的汉中一郡。汉中重镇,王氏于魏国立国之前便于此处世居,树大根深,已成苞桑之业。昔年先帝欲立凉王为太子,因选汉中王氏族长王业嫡孙女相配,使凉益互为援引,怀抱

关中,南蔽巴蜀,运意可谓深远。

王业盘踞汉中,守阳平关之险,北控入关三道,四代人拥兵自重。历年拖延赋税,不送质子,唯一一嫡系子侄入朝为官乃是王业嫡孙王叡。王叡的短暂入朝,算是当年汉中对今上登基的一次表态。而王叡退出朝堂之后,更无人入朝。而去年,王业从弟,于凉国任金城太守王亮也因年岁已高转入天水内史。

汉中这些人既不愿与今上合作太深,亦不愿将未来全部压在凉王身上。在削藩这个敏感时期,其实是个中立势力,是可以争取的。

而慕容宁此时被投入汉中这个深潭,无疑要激起涟漪,逼汉中王氏表态。

慕容宁乃是后燕皇族慕容氏遗珠,魏国立国皆赖慕容氏之力,后于参合坡狼顾反咬,遂有今日江山王业。不过魏国高祖仍以慕容氏女为皇后,对其家族并不过于杀伐。说到底,那后燕前主是还高祖自己的舅爷爷呢。

以往益州刺史之位都是派陈留王氏或是其他高门子弟上任。因有本地仕子不任本地官的规则在,这些高门才俊大多入乡随俗,承认当地豪族利益。毕竟你家子侄亦在我乡土为官,规矩大家都明白,没必要互相往死里得罪。所以益州刺史们多有着和稀泥的本事。

而慕容宁不然。他身为遗族之后,家族实力不强,无乡无土,兼具戚族身份,所依赖的是魏国皇权的力量。

皇帝令慕容宁任刺史、督军事,是让他插手汉中军政。若他不赴任抑或是不能胜任,皇帝则可以违命处死慕容宁。慕容宁没得选,只能以雷霆手段插手汉中。

如此,汉中必须由此时表态,再无中立之地。

若汉中王氏不愿屈从,则会杀慕容宁。所以魏帝不会派自己的嫡系赴任,毕竟危险太大。如果慕容宁被杀,汉中明朗,魏帝随后能布置从容,所损失的不过是一遗族后人。这样既削弱慕容鲜卑在北境固有的影响,又可使慕容鲜卑与自己同仇敌忾,为关中民族矛盾减压。待局势稳定,更可以占据大义,以此向王氏发难。这个局面自然是好处多多。

若王氏选择魏帝,随不至于即刻与凉王刀兵相向,但可以闭守险关,停止向凉州输粮。魏帝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更是稳赚不赔。

因此,令慕容宁为益州刺史,可谓削藩令之先声。

顾氏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面色暗沉,点头道:“今上谋略深远,我家须要谨慎应对。”

举国都在谈论大魏新后之事,而这条益州刺史的任命,却早已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夜晚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就连朝野上下都没什么异动。可见为了实施这条政令,魏帝已经缩小了商议圈子。即便是陆冲转入中朝,亦不知此事,可见自家被防得有多厉害。

消息裹得紧紧的,行事也不拖泥带水,暗影藏锋,临境方露,倒真像是当今陛下的手笔,老成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