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4/7页)
不过也不怪他们,只怪这后虞的帝王略有些奇葩,毕竟以往的帝王,哪个在大业得成后,没有入驻皇宫,三千佳丽?
但如果只是帝王一意孤行,倒也还好说,群臣可劝。
可偏偏是,这后虞朝廷的官员们,竟然对此举都十分赞成。
听说那金商馆为此还列出了一道明细账单出来,帝王若是入驻皇城后,那么偌大的皇城里,不说各路妃嫔们,就是太监宫女们的吃穿用度,一年到头也不知要花多少银钱。
更何况还要时不时拿钱修缮皇城各处。
这样一大笔花费,不是就一两年而已,而是世世代代。
所以可想而知,这笔钱到底是数额有多大的了,如此还不如直接用在老百姓的身上来。
李仪这个皇帝也是十分听劝的,而且他本人对于如今的小院子也尚且满意,夫人两个他都嫌多了,更不要说什么三千佳丽了。
所以对于那巍峨宽广的皇城来说,的确觉得是过于浪费了。
因此最后采纳了群臣意见,继续留在这屛玉县,没准将来各州府彻底安定下来,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屛玉县一样,也可以考虑开拓南眉河对面那无边无际的新世界呢!
如此一来,屛玉县也不是什么边陲之地了。
也许将来,反而是这后虞的正中心呢!
这消息在上京传开后,有人哭就有人欢喜。
老百姓们世世代代看着这皇城墙根长大的,但是多少人一辈子,也都只是仅仅限于看着皇城的墙根罢了,压根不知道这里面走进去是个什么样子的。
所以都十分欢喜,又听说就花个一二两银子便能进去。
甚至还可以在里面宴请朋友等等,只不过相应要花的银钱就更多了。
想想在皇城里宴请客人,多体面的事情啊!而且有人打听了,同样的宴席,价钱只是比外面酒楼里贵上个十来两银子罢了。
若能得脸面,多花个十来两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
这件事情,分落到了公孙溶的头上来。
这使得那宫里无处可去的太监们急急忙忙跑来找公孙溶。
帝王不归,那
他们这些人怎么办?他们断了根,即便是回了老家去,也没有个一儿半女,还要被人耻笑,当如何过日子?
还有不少老宫女,一辈子都在这皇宫里度过的,叫她们出去,也不知要如何生存。
但他们的安置之处,朝廷早就已经有打算了,毕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万。
如今见他们找来,公孙溶只耐心解释道:“你们不必担心,如果不选择回乡,仍旧可继续住在原来的地方,以后皇城便由着你们这帮人来打理,有客也由着你们接待,比如给对方讲解皇城中各物件由来历史等等。”
然后给了他们一道皇榜,只叫这领头的老太监和老宫女拿去贴在皇城里。
那皇榜上,不过是叫他们将各司人员都统计一回,各人擅长什么也都给分类好,到时候再经过公孙溶和阿苗这里带人核实后,便让他们分组。
口齿伶俐清晰的,到时候便在皇城里做向导,那擅长厨艺的,便是负责膳房,女红好的便去绣房,会种花的负责皇城里的花花草草。
而他们的膳房里也不单只是管他们自己的一日三餐,若有人果然在里头定了宴席,还要膳房来做。
至于绣房里的女工们,到时候也能拿拿出来变卖。
不过这些收益并不属于他们,而属于皇城公账,到时候用来给他们发月钱,以及维护修葺皇城所用。
这样一来,似乎同他们从前也没有什么区别,大家仍旧各司其职,不一样的是,往后没有什么大总管,也不用再伺候人,也不用再磕头作揖,这皇城里他们算是完全坐到了人人平等。
因此不少人欣然接受,觉得这样反而还好,不用见了贵人就磕头是小,最重要的是,不必再担心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办错事说错话,脑袋搬家。
且这银钱都发到各自手里,下面的也不必担心叫上头给贪墨了去,也不用像是从前那样,为了求个好差事,而隔三差五就要孝敬。
因为那皇榜后方,特意加粗加大,写了一条关于贿赂之事。
这才赶上了好时代,实在没有必要为了那点银子,将性命给搭上去。
不过这是大部份人的想法,有些人贪了一辈子,享受了一辈子,叫人伺候了一辈子,自恃在皇城里待了大半辈子,如今忽然以前对自己唯唯诺诺磕头作揖的小太监小宫女们忽然和自己一样的地位了,他们是接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