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无意卷动的风暴

沪海有几千栋老洋房,但绝大部分都在建国后的各次运动中收归国有。

不是成为各种单位用房,就是很多户人住进一栋成为集体用房。

哪怕二三十年后各种解封,也只有不到百分之十能在世面上流通。

而且不少集体居住的老洋楼是楼上楼下每间有不同的产权,要买一套房跟集齐一套盲盒那么困难。

放到九十年代初,这个连商品房的观念都很难在老百姓当中推广的时代。

这种猛买老洋房的做法,的确有点醒目。

这是在重新强调私有制吗?

而且还是外国人来买我们的房子,政策允许吗?

这背后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吗?

记者们会下意识的这么诘问。

为什么九十年代成功的那些企业家很多都有做过记者的经历,就是他们见多识广还在工作过程中接下了不少人脉。

他们也是最容易定体问、对现状提出质疑的群体。

舆论监督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之一。

好在成叔联络的这些老洋房,全都是跟徐园、费家这种类似,是之前没收地产,后来平凡政策归还的房产,然后改开后又纷纷出国急着脱手。

这时候就显着当初荆小强那套比较麻烦周折的购买方式好处了。

港资公司购买地产,但大股东是荆小强这个“沪海人”,在购买过程中还输入了不少外汇。

在一切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的年代,荆小强很认同成老太教导的话:“有些事,不上称四两重都没有,可一旦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所以只要是不以ZZ为业的人,最好远离ZZ。

因为讲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朋友的ZZ,随时都在因势利导。

普通人跟不上节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炮灰。

譬如现在,就像穆春雷给陆妈妈点醒的那样,这会儿正是中日友好的超级蜜月期,这种民间交流绝对是大好事。

两边新闻里出现都是在烘托气氛,能带来巨大国际效益的那种。

所以记者们只要稍有疑问,几乎得到的都是这种回应,还不赶紧从民间友好这个角度来解读宣传?

再说中森明莱也当着记者大大方方的解释了,她是因为荆小强专门来沪海排练歌舞剧的。

整个亚洲目前在歌舞剧方面最顶尖的就是荆小强团队了。

宫泽理蕙和天海希佑小姐来到沪海,同样因为要参与这个目标走向百老汇的全新歌舞剧。

焦盆记者们当然知道这个分量,集体高潮。

而沪海记者们也终于咂摸出来味道,这难道不就是中日艺术友好交流的经典案例吗?

这个时候最稀缺的优秀题材。

尤其还是以我们为主,以荆小强为主,还不使劲狂吹彩虹屁?

中森明莱那种温和谦逊的合作态度更让沪海记者都受宠若惊,对他们带来的翻译,各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完全把自己当成沪海媳妇的那种配合采访。

这跟目前大部分都牛皮哄哄的港台明星们形成鲜明反差。

宫泽就好奇的探索整栋楼房,天海想用眼神示意她这样不礼貌。

这姑娘还是蹦跳着到处都看看,确认中森应该是单独住在这里,那么她的疑惑跟这会儿中外记者一样,荆小强在哪里呢?

中森笑眯眯的不重要不重要,时间也差不多了,先跟我的朋友们共进晚宴,邀请记者们一起感受沪海的魅力。

于是一百多号记者一起陪着宫泽见证了荆小强的“女友团”!

当然这个身份,中森只暗示给了宫泽,天海都不明白。

一直在家梳理各种生意关系,最后才勉强出门来参与的须藤藐视群雌,可明明她最矮,最娇小。

颜值更是没有气势。

就很不引人注意。

这个世界首先还是看脸的。

宫泽就对自己的容貌充满了自信,也就之前那个胖妞还有点特色可以较量下,HK的莫妮卡好像也还不错。

结果这走进老洋房的餐厅,长腿高挑又成熟的,古灵精怪又妩媚的,娇美沉稳的天赋满满,那看似五官长相最普通的站起来稍微动作,身姿间就功力满满,唯有个头小小的那个衣服也没换,化妆也不精细,但就是宫泽唯一认识的那个电影女配角。

罗莉最满不在乎,又不是没见过。

故意不化妆不换衣服。

哪怕是她,也在有意无意的开始追求自己的与众不同了。

余舒凡就只能当老妈子,用有点蹩脚的英文挨着介绍,但也仅仅就是个名字身份,多余的不用说,也说不了。

那就焦盆的坐长桌这边,国内的坐这边,陆曦跟自己首尾两端。

真的是把十人桌都坐满了!

宫泽肯定叹为观止,这明显是还有几位没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