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帝陵之事(第2/3页)

于是她将食盒之物一一取出,按姜握当年所说道:“鸡算不得荤腥,总要用一点补一补。”

其实所谓荤腥,荤是葱、蒜、韭等味道浓烈之物。

而腥才是肉食。

而在此时,鸡确实是‘御赐’不算腥的。这里头还有一桩故事——

原是太宗年间,为了打击臣子的贪腐问题,二凤皇帝规定了,朝臣到下面郡县视察,不得用肉食。

也算是防止铺张浪费超标餐饮。

然而太宗皇帝有一很看重的臣子马周(若非死的早,这也是他想留给儿子的宰相),就喜欢吃鸡,做御史的时候去下面视察,没忍住还是吃了当地的鸡。

马周因此事被人给告了,而太宗皇帝就直接开除了鸡的腥籍——

他金口玉言道:“朕禁御史食肉,食鸡尚何与?”肉与鸡何干?[1]

告状的官员:……

此事就这么过去了,下旨的皇帝英明无碍,吃鸡的马周无受罪责,倒霉的,唯有鸡罢了。

姜握:可见,高宗那种‘规矩不拘束我,而当为我所用’,而且有些时候睁眼说瞎话的性格,是很有些遗传在里头的。

她想起‘鸡族悲痛过往’之时,皇帝已经将早膳取出。

很简单落胃的早膳。

两道清淡素菜。

一盏松茸鸡汤,上面的油已经撇掉,除了松茸外,只有几块鸡肉。

另外就是一碗炖的嫩嫩的蛋羹。如果说鸡还是在钻空子,那么这碗蛋羹便是实在的荤腥了,里面放了剁的细细的鱼蓉。

此时皇帝边端过蛋羹,边说起了阿鲤。

“朕从洛阳离开的时候,阿鲤又胖了些,手臂似嫰藕节似的。还有那小手背上,都胖出了小窝。”

皇帝舀了一勺鸡蛋羹,顿了顿后才说出了不太吉利的话:“曜初道,她记得弟妹中唯有显儿,小时候是虎头虎脑的。”

曜初说这话的时候,显然是很担心女儿似舅。

而姜握眼前,也不由浮现出周王小时候,那种圆头圆脑圆肚皮小和尚的样子。

然后,又想起周王这些年的言行举止。

那……确实是值得担心一下。

“曜初把尚药局的儿科大夫,挨个宣到镇国公主府去了一遍不说,还从外头也请过两个老大夫来看过。倒是都说,如今这样还无妨。”

“许多孩子都是奶膘,将来停了喂奶,许就慢慢瘦下来了。”

“算起来,等咱们再回去,阿鲤都能吃蛋羹了。”

就这样说着洛阳的家常闲话,姜握吃过了一碗蛋羹,喝了一碗鸡汤。

其实她身体有系统作保,不吃不喝不睡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昨儿的一场放声而哭,一夜的沉沉睡眠,以及今晨的一顿热乎乎的早膳,才让她觉得像是大病初愈。

宛如皱巴巴的灵魂,又被人拿出来抚慰熨平一般。

*

用过饭后,有千骑亲卫递进来送奏报。

圣神皇帝巡游在外,日常朝事庶务皆由监国的皇储代政,但官员任免、春种秋收等大事,自然还有奏报飞报皇帝。

而曜初又是头一回监国,且她深知,这次监国颇有点意外兼赶鸭子上架的意味。

原本在母亲和姨母的计划中,应当是她做一两年皇储稳一稳后,再西巡长安,给她一次监国的历练。

此番既然是意外,她就要做的更妥帖谨慎些。

于是连许多庶务的处置也都写明回禀。

除了皇储的公文,亦有私人信函,问及母亲的行程安稳,是否到了长安,姨母身体如何。

皇帝就随口说了一句:“等咱们启程去蜀中,接曜初的奏报,就要晚几日了。”

“什么?”

姜握本来在与皇帝一起看神都奏报,闻言都怔了:“陛下也要去蜀中?”她原以为陛下会在长安等她回来。

皇帝离开两京……

圣神皇帝点头反问道:“怎么?先帝能来去蜀中,朕去不得?”

姜握道:“可先帝离开两京入蜀时,有陛下在代政监国。”

皇帝:“如今神都也有皇储在监国。”

姜握顿了顿:“那长安岂不是无人坐镇?”

皇帝:“在昨日朕过来前,长安本就无人坐镇。”

姜握:虽然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很有道理似无法反驳。

圣神皇帝道:“朕也在朝堂上撑了许多年了,从未能抽身走一走。”有她在,先帝除了能养病,还能任着性情到蜀地去看兄长。

如今……

“裴卿那话是如何说来?水鬼替身是吧。”

“让曜初先多劳累些日子吧。”

做二把手代政——需一边压着下面朝臣处置政务,一边还要顾忌上面一把手的心思,同时又得分出精神看顾膝下年幼孩子的劳碌时光,她经历过,并走了过来。

也该曜初去走一走,淬炼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