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2/3页)
娘亲和林岩的事情就这样耗着,傅知玉不去管,但时间一长,他能看得出娘亲还是有些动摇的。
那年七夕,娘亲不声不响地就和林岩出去了。
傅知玉一个人在府内吃了一碗热汤面,又拿了一盘子桂花糖,在亭子里面赏月。
周管家太老了,他前段时间已经告老还乡了,现下换了一个新的管家,也是周管家介绍的,和他很像,事事周全地很。
但也许是周管家年纪大了,记性不大好 ,交代的事情又太多,很多东西他忘记告诉这个新来的管家。
例如,府门前不远处那家看起来生意很好的点心铺子里的东西是不能买的,即使主子确实挺喜欢吃那里面的桂花糖。
之前都没什么,可七夕节江南时兴吃桂花糕桂花糖,那管家买回来了之后,还和傅知玉说起这件事:“那家铺子说,昭王这边买东西,一向都是不需要给钱的,硬塞给他,他也不要。”
管家并不觉得这件事多么难理解,昭王在江南这一带声望极高,傅知玉若是自己去买东西,别说给钱,倒找钱的都有不少。
傅知玉:“……行,我知道了。”
除此之外,他对此再没说什么了。
七夕的月其实没什么好看的,看了这么些年,也没变什么样子,傅知玉看了不久便觉得很无聊,都这个点了,外面还是很热闹,他想了想,找了一个干净的荷包,把桂花糖倒了进去,然后一边走一边咬着,走到外面凑热闹去了。
他在这时候出去,还是很受欢迎,年轻姑娘们嘻嘻笑着,把桃花枝递给他,但是傅知玉不敢接,礼貌地逃避掉了。
接了就要娶她的。
傅知玉只好避着人群走,自己溜达到了河边,有许多人在那里放河灯,他也要了一盏,拿着笔想了想,却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愿望还没有实现。
他环顾了一周,只觉得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最终,他的那盏河灯上什么也没写,就这样被他放在水里,随着水流飘走了。
他一个人绕着又走了几圈,天色越来越晚,大家几乎都回去了,最后他又回到自己放河灯的地方,看到一盏河灯慢慢悠悠地从边上飘过,上面也空荡荡的,没有写什么愿望。
如今这河沿上只有两个人了,傅知玉循着花灯的来处看过去,看到谢恪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他的动作太过缓慢,以至于傅知玉看到他的脸的时候,有一种十分不真实的感觉。
傅知玉在这几年几乎没什么变化,但谢恪变化十分大,他头发已经半白,脸也看着苍老许多,他明明比傅知玉也大不了几岁,两个人看着却像是两辈人。
“你,怎么了?”
傅知玉忍不住问了他一句。
“没事,”谢恪道,“这具身体是会老的,我也到了这个年纪了。”
傅知玉轻轻地“哦”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两人一起沉默下来,倒是谢恪走了上来。
“一起走走吗?”他说道,“我其实还未看过江南这一段运河。”
傅知玉想了想,没拒绝,点了点头。
谢恪手上提着一盏灯笼,两个人沿着河边慢悠悠地走着,路上已经没什么人了,谢恪一直沉默,倒是傅知玉先开了口。
“我在想,若是没有你,这河也不会这样好修。”
谢恪摇了摇头,道:“我只是帮了一些小忙,主要是傅燕然,还有你。”
若没有傅知玉,谢恪自然不会去管什么河不河的,但是他其实没有理解傅知玉的意思。
傅知玉回想起来,那时候若不是谢恪动手收拾了邓家和钱家,即使他也有方法对付他们,但是必然耗时极长,其中勾心斗角,自不必说。
他那时候生气,肯花心思去做这个,但若是大部分时间都扑在这个上面,他不一定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江南的卷宗,教训完这两家之后,他大约又会觉得勾心斗角实在没意思,又后退回那样的生活里。
至于其他的,他不会有这么多时间注意到的。
傅知玉觉得自己情绪的转化有偶然也有必然,那时确实有谢恪出现,这是一种好的偶然,不可否认。
这一段河道不长,走到拐角处,就有一面墙挡住了去路,需要倒回去,绕一个大弯子,才能接上前面的路。
“今日就这样吧,”傅知玉道,“往后如果你还想看的话,就自己去看看。”
谢恪低着头,应了一声。
傅知玉便一个人往回走,谢恪跟在后面,手上的灯笼摇摇晃晃,替他照亮了这一段路。
傅知玉没走一会儿就到了家,他站在门前,看着谢恪直愣愣地站在那里看着他。
“你回去吧。”他道。
谢恪没走,他把灯笼放在一边,上前几步,轻轻地抱了他一下。
傅知玉愣住了,一时间也伸手没有推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