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第二百九十二夜(第2/3页)

吴敖问:“怎么就你自己,他们呢?”

陈厝的眼睛暗淡下来,摇了摇头。

“神像忽然活了之后,我们被人群冲散了。我找了他们很久,都没有找到。”

周伊看着尚未完全暗下来的天色,问:“神像还在附近吗?”

陈厝的眼睛闪了闪:“应该还在。”

他们坐了下来,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摇曳的烛光中,低低的女声响了起来,轻声哼唱着一首傈西语和汉语混杂的歌谣:

“当花海子再一次盛开在美丽的大理,亡者的灵魂走上亨日皮/当伊布泉再一次涌出清澈的泉水,勇士带着宝物回到故里/当金鸾再一次飞上天空,良田变成了沧海一粟/当窥天镜再一次发出光芒,家乡的影子在前方/当七星披肩再一次穿在身上,心儿火热难再凉……”

这歌声轻缓而悲伤,在这狭窄的地窖里幽幽响起,动人的旋律带动着人心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些人不少都是傈西族的,想到自己的家乡被毁坏成了这样,不由得悲从中来。

他们应和着阿诗玛,低沉柔和的歌声像流水一样。

周伊问阿诗玛:“大娘,这是什么歌啊?”

“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唱了。”

“那歌词讲的什么意思呢?”

阿诗玛说:“大概就是思念家乡的意思吧。我们有很多思乡小调和情歌,都没有名字,靠傈西人口口相传,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了。”

一直盯着墙壁的陈厝忽然说:“大娘,歌词里‘当伊布泉再一次涌出清澈的泉水,勇士带着宝物回到故乡’,这个勇士是指巴布图吗?”

阿诗玛点头:“是的。”

“我曾今听过一个传说,和这首歌倒有点像。”他缓缓开口,“他们说,当伊布泉里涌出洪……泉水,勇士巴布图会带着宝物回家。”

阿诗玛被他认真的样子逗笑了:“可这都是传说。我想,这只是因为傈西人对巴布图心中有愧,所以编造出来的。”

陈厝点头:“但是,真正的伊布泉在哪里呢?”

“没人知道真正的伊布泉在哪。也许这么多年过去,它已经变成了一块平地。但是后人仿造的伊布泉就在最近的花海子中。”

陈厝若有所思。

周伊蹭过去,悄声问他:“你在哪听过的这个传说,我怎么不知道?”

“很久之前了。”他含糊的说。

周伊看着他出神的侧脸,忽然觉得有些奇怪,他这些天和他们形影不离,根本没接触过外人,是谁给他讲的呢?

但这个念头很快从她心里消失了。

“可是,你问这个干嘛?”

陈厝看向她:“你看过傈西族的典籍《东巴鲁饶》吗?”

周伊道:“看过一点,大多是故事。”

“那你也一定听过巴布图的故事。我一直在想,巴布图吞下的宝物,会不会就是我们要找的摩罗呢?”

周伊想了想:“东巴鲁饶里对宝物的描写很少,只说它能起死回生,这一点倒是和摩罗很像。说起来,我总觉得里面的故事有很强的预言意,无论是巴布图,七星披肩还是姻缘庙,似乎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

“你看,这首流传下来的思乡小调,歌词里也说巴布图会顺着伊布泉游回来,是不是意味着,摩罗就在伊布泉下面?”

周伊惊奇的看着他,忽然噗嗤一声乐了:“太好了。”

“什么好?”

周伊说:“我还以为你被折磨一通回来了之后人都傻了,没想到变的这么聪明,我都不习惯了。”

陈厝笑了:“怎么,我以前在你心里的形像很傻?”

周伊想了想:“不是傻,就是有点不正经。”她回忆起了什么,脸上露出了怀念的微笑,“我还记得在青镇的时候,我们一起过年,你和祁景做艾叶团,做着做着就开始用面粉打架,然后不小心把江哥哥的脸按进了面粉里……”

她说着说着,就想起了那副滑稽的画面,江隐被糊成了一个石膏像,陈厝的脸都抽抽了,每一个人的神情都那样生动,这一幕幕仿佛才发生在昨天。

但陈厝没有笑。

在对上周伊的目光时,他才扯起了嘴角,周伊觉得有点不对,笑容慢慢淡了下去。

她小心翼翼的问:“这些,你也不记得了吗?”

陈厝沉默了一下:“有些记不清了。”

周伊眉头微皱:“我知道人会出于自我保护所以刻意抹去痛苦的回忆,但没想到连快乐的回忆也会遗忘。”

她看上去有些发愁,陈厝反而安慰她:“没关系,这些天我脑袋里很乱,一会想得起来一会想不起来,这都正常。你再多给我讲讲,兴许我就想起来了呢?”

周伊这才振作精神,正要讲他的糗事,忽然,地窖上又传来了三声轻轻的“敲门声”。

“是不是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