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沂州镇的野望(第2/3页)
随着沂州镇的势力逐步扩大,其内心野望也随之滋生。最近,沂州镇几位主事的统领试探性地询问齐国高层,对于他们建国称制是何意见。
齐国官方对沂州建国,表现得非常大度,但有一条,暂时不能称王。开玩笑,我大齐王国尚未称帝,你一个附庸地方势力,如何能称王,称孤道寡,还与我大齐平起平坐。
沂州镇上下对于是否称王,也不在乎。反正只要允许我建国称制,自立于吕宋,那我们这些辛苦搏杀十几年的吕宋劳工苦力,就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届时,你们齐国大王称帝,做了皇帝,那我们沂州镇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趁势称王,那也是应有之事。
因而,沂州镇上下近期弥漫着一股兴奋和昂扬的情绪,准备在建国称制前,先将周边土人势力彻底清理一番。然后,办一场风光热闹的建国大典。当然,为了尊重齐国的宗主地位,沂州镇少不得要请求齐国对其进行册封,成为大齐王国正式的藩属邦国。
两个月前,施元平在江浙地区,搜罗了两百多工匠和艺人,随后,跟着齐国战舰来到汉兴岛(今日本宫古岛)临时停靠休整。期间,他们又往琉球招揽了一百余日本流浪武士,准备带回沂州,充入辖下的附庸部队,配合沂州镇官兵,发动对土人部落的清剿战争。
跟着齐国吕宋总管区打了不少仗,沂州镇也逐渐发现,这些日本流浪武士着实好用,只要随便给些汉洲银元,并填饱他们的肚子,就能将他们的性命卖下来。最后驱使他们为沂州镇的扩张,奋勇拼杀于战阵之上。即使过几年退役了,打散分配于各个移民点,他们也是一个个踏实肯干的好农夫。
这些流浪武士,虽然看着穷挫矮小,但作战极为勇敢,战阵中更是悍不畏死,被认为是开拓吕宋领地最好的炮灰,哦,不对,是最好战士。
“施将军,你说这些日本人是不是真的从小到大没吃过一口肉?”凤台港的乡兵队长赶到码头,邀请施元平等沂州镇军官和随员前往城中用餐,途径移民临时安置点时,发现那些沂州镇招揽的百余名日本流浪武士,捧着一口大碗,狼吞虎咽的吃着饭,每人配发的几块鱼肉,啃得干干净净,甚至连一些鱼骨鱼刺也在努力地嚼碎,并吞咽下肚。
“日本国内禁肉食,其禁令规定,不得食用五畜之肉(牛、马、狗、猴、鸡)。”施元平笑着说道:“至于鱼肉,估计靠近海边的人,应该多少食用过。那些身处内陆的普通日本人,据说是真的没有吃过肉。”
“造孽呀!”乡兵队长王永柱有些同情地看着那些日本流浪武士,“俺当年是因为穷,别说肉,就是米面也吃得少。不过,到了平安岛,才算是真正吃饱肚子,每天还能吃点鱼。就是牛肉,也吃过几回。你说,这日本国的官府,怎么会发出民众禁肉食的规定,这不是变着法子折腾底下的百姓吗?”
日本国内禁肉食,最早要追溯到公元674年,也就是日本的飞鸟时代末期。当时,天武天皇即位四年,因为笃信佛教,便颁布了肉食禁止令,更不许杀生,要求全国上下禁止食用“五畜之肉”。
尤其是牛肉和家禽,如果偷偷吃肉,被发现后要接受禁食100天的惩罚。如果是吃猪肉或者鹿肉,被发现后则要进行长达60天的忏悔。有了天皇下达的强令,又随时面临着惩罚,可怜的日本民众开始了长达12个世纪的吃素生活。他们纷纷以大米作为主食,同时伴有吃豆类和蔬菜的习惯。那些很有名的日本菜肴,比如天妇罗、纳豆和寿司等等,都是日本人在长期没肉吃的环境里研究出来的。
在这一期间,身在日本的佛教僧侣们,可能是出于巩固地位的需要,不断地给民众洗脑,声称吃肉就是杀戮的象征,提倡全民皆素的理论,并且还开发一些非常独特的素食菜肴,所取的名字都带有“远离邪恶”的意思。
而天皇还大力宣传,吃肉会玷污纯洁的灵魂,尤其是生病的时候更加不能吃肉,并编造了大量吃肉暴毙的故事来加强恐吓,让人望而却步。
正好呢,日本民间又非常信奉稻荷神,也就是掌管谷物的神灵,认为白米饭是一种比粗俗肉类更高贵的食物,经常吃白米饭能够给身体带来好运,渐渐也就顺其自然,抛弃了吃肉的习惯。
随着长时间的发展,绝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觉得,肉类都是不干净的,腐败的,只有到了特殊的节日、场合,或者庆祝的祭典等等,日本人才会选择食用少量的鱼类,后来才会渐渐形成爱吃鱼和海产品的独特习惯。
政府强令压在头上,平民百姓不敢不从,但是对于贵族们来说,想吃肉还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武将,他们的一生中总在不停地打仗,不吃肉就会变得软弱无力,必须随时保持充足的体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