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6章 各有考量

六位来自贾氏族学的出位学生,暂时住在巡盐御史衙门中院客舍。

之前,女主人贾敏早就吩咐下人收拾好了的,两个连在一起的二进小院,住下十几二十人不在话下。

住在巡盐御史衙门客舍的,只有六位出位学生。

至于护卫他们前来的宁府护院,则是安排在紧邻巡盐御史衙门不远处的盐丁营地。

毕竟是手里掌握了庞大银钱的重要衙门,怎么可能没有威慑性武力存在?

盐丁可是专门隶属于盐政衙门的武装力量,可见朝廷对巡盐御史衙门的重视。

这一票宁府护卫暂时不会回返京城,他们会跟随第一波族学出位学生常驻扬州。

等到第二波出位学生抵达,他们才会和后面的同行换班。

毕竟距离京城千里之遥,必要的武力保障是不能少的。

地方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宁荣二府的消息渠道收集到手的信息显示不出来。

只能说以防万一了,真要遇到了什么人祸,起码以出位学生以及护院们的骑术,只要不是太倒霉冲出危险区域不在话下。

至于和金陵贾氏宗族打招呼,不过就是多一层保险而已。

金陵贾氏宗族眼下是个什么情况,宁荣二府也不是很清楚。

流传甚广的四大家族护官符,肯定叫金陵宗族占尽了便宜。

金陵宗族这边,是不是借助宁荣二府的威势,已经彻底转变成为了地方豪强,贾蓉并不知晓。

至于金陵宗族有没有参合进入盐政之事,宁荣二府也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陵宗族实在不值得信任。

那几位出位学生离开京城前,贾蓉私下里都跟他们说过了,而且还不止是一遍。

贾蓉的想法很简单,若是和金陵宗族有了接触,不要轻易参合那边的事情,更不能答应那边宗族提出的什么要求。

听到了,看到了金陵宗族的什么信息,最好以记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等回返京城后再送到族学那。

若是遇到了事关金陵宗族,比较重要或者紧急的事情,可以请林如海帮忙递信。

总之,金陵宗族的相关事情,最好不要轻易沾惹。

宁荣二府这边,对于金陵宗族的关照,可以说相当给力了,甚至维持了近百年时光。

每隔几年,就会出银子购买一批祭田,挂靠在金陵宗族名下,作为族人的族产。

所谓祭田,就是整个贾氏宗族最后的保障。

就跟公产一般,每年族人都能从祭田的出产中,得到一部分产出,不管家里有多穷都能分到。

当然了,祭田也是由金陵族人管理的,里头肯定少不了一些龌龊,或者欺上瞒下的破事。至于他们管理得如何,京城方面就不是很清楚了。

祭田,那可是得到了朝廷和官府认可的宗族族产。

一般,只要不是灭族大祸,朝廷基本都不会动宗族祭田的。

近百年的积累,单单宁府有记录可查的祭田数量,已经超过了万亩。

那是什么概念?

以江南地界水田的出产,一年两熟的话,一亩田一年的收成应该有七石左右。

万亩祭田就是七万石!

扣除各种开销,还有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消耗,一年的粮食盈余起码也在两到三万石!

若是均匀分配给所有族人的话,家家都是小康水准,这都是起码的标准。

当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宁荣二府自然要拿大头,金陵宗族那边的某些厉害族人,分润的比例也是不少。

可就是剩下的,也足够其余族人吃饱穿暖,还有余力供应家中子弟入学读书。

这还只是保底的祭田收入,单单一张护官符,里头能够牵扯多大利益?

可饶是如此,金陵贾氏宗族都没有成为江南豪族!

族中子弟,近百年时光更是连秀才都没几个!

说句难听的,比京城的族人都要烂!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蓉怎么可能鼓励出位学生,主动和金陵宗族接触?

林如海自然不清楚贾蓉的心思,他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来自京城贾氏族学的六位出位学生。

又是接风宴又给了数天时间修整,这才开始逐一了解这些出位学生的具体状况。

读书方面的天赋,还有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考较过后的结论只能是一般,平庸得很。

不过基础倒是相当扎实,若是愿意下一番苦功的话,考上举人也不是没有希望。

当然,他是指在京城那边考举,而不是江南这边。

显然,京城宁府并没有这样的心思和打算,不然也不会将人送到扬州这边接触实务。

林如海并不是迂腐之辈,心中其实还是比较认可宁府行为的,情况不同选择自然也不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