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3/4页)

祖母哭得越来越大声:“孩子,好孩子,也别怪你二姐姐。她就是自小被骄纵惯了,日后府中姐妹还是要好好扶持的。”

像是引入了正题,老人的哭泣声逐渐变小,唤了一声:“盎芽。”

盎芽便直接端着庚帖上来了,庚帖叠成厚厚一摞,看着有十几本。

姜婳一怔,倒也未想到会有如此多。她原以为前些日谢欲晚那句‘踏破门槛’只是戏称。如今祖母递给她的,定然是已经筛选过的。所以其实有更多人直接递了庚帖,上门求亲。

“同于陈那孩子,你们是有缘无分。虽然他父亲的确做了些错事,但那孩子的确也是个好孩子。”姜老夫人先是叹息一声,又抹了抹泪:“祖母心疼小婳,又给小婳挑了些亲事。小婳看一看,对哪家公子感兴趣,下去同你二姐一同去宴会上见见。”

宴会。

姜府从未让她出去参加过任何宴会。

见到姜婳未说话,姜老夫人不由叹了叹气,窈淳那件事情的确是玉莹做的过了,也不怪如今小婳同她离心。

老人又是抚了抚姜婳的头,慈祥道:“小婳想寻一个怎样的夫婿,同祖母讲讲,祖母也好替小婳寻。”

这个问题莫名有些熟悉。

那日有一人同她说:“你是我一手培养出的学生,哪怕位居皇后之位,旁人也无法置喙分毫。同你相配之人,最少家世不可低于我,地位不可低于我,才情不可低于我,哪怕是容貌这般无伤大雅的事情,也该盛于我。”

她挑拣着回答道:“家世、地位、才情、容貌。”

抛去前面那个‘谢欲晚’,这其实就是闺中女子寻夫婿的寻常要求。

姜老夫人眼中多了些笑意,慈祥说道:“那小婳看看这些庚帖,里面个个啊都是人中龙凤。”

姜婳指尖微顿,还是一一翻开了庚帖。因为前世的缘故,这些日她都不算陌生。

静王府的二公子,孙尚书第六子......

她大抵明白了,也知晓祖母今日应该只是给她看看。

果然,下一刻祖母便将庚帖合上了:“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祖母怎么舍得小婳同不欢喜的人蹉跎一生。三日后静王府的宁玉郡主在杏春湖那边举办了一场宴会,给小婳递来了请柬,便让你二姐姐带着你去宴会上见见人。小婳才及笄,婚事也不急。”

一方请柬被交到了她手上,她眼眸怔了一瞬,随后轻声应下。

如她所想,这些庚帖不过长安城其他世家的一种试探。

他们递上拜帖,甚至递上庚帖想求娶她,本质上都是因为谢欲晚。这个在朝中皇储斗争中从来不站队的权势滔天的丞相大人,如今有了一个‘学生’。

递上庚帖中的人,无一不是各世家的闲暇子弟。

她能想到这些,祖母自然也能想到。所以这些庚帖只是给她看看,祖母和姜禹一个也不会应下,因为他们也摸不清谢欲晚的态度。

各个世家都在博弈,而她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棋子。

姜婳看着手中的请柬,上面用上好的笔墨写着——“姜三小姐姜婳”。她抬眸,又望了望漫天神佛,他们被金裹身,恍若永远慈悲。

同祖母告别,姜婳向外走去。

缥缈的烟在她的身后,或许也有她适才燃起的。她推开门,拿着一方请柬,踏出了那个她曾数次虔诚跪拜的佛堂。

姜玉莹说,佛堂在她出生之前就在修建了。

太巧合了,偏偏是在姜玉莹出生前后。

她余光看向身后虔诚跪拜的老人,想起适才对视时老人那双情愫复杂的眼。

有什么东西要破土而出。

浑浊的眼中是什么让她这么熟悉......

姜婳闭上眼睛,想起前一世在那个简陋的小巷中,当她对老人说她要寻姜禹和姜玉郎时,老人眼眸瞬变。

她似乎知晓是什么了。

适才祖母眼中被掩饰住的东西,是......害怕。

在那个漫天神佛的佛堂之中,老人眸中含泪‘欣喜’将庚帖递过来,可是眸中却藏着对她一个适才才得了些许‘宠爱’的‘孤女’的害怕。

回去的时候,盎芽被吩咐了事情,便不能送她了。原本盎芽派了一个小丫鬟,但是姜婳拒绝了。她向自己平常走的路走过去,转身,就看见了一片盛大的海棠。

她淡淡地看着这片海棠,手静静地怔了许久。

祖母日常生活简素,鲜少铺张浪费,平日唯独在敬佛上奢侈些。海棠是柳伯娘最喜欢的花,却在元宁居后种了这么大一片。

风一吹,海棠花纷纷从树上落下。

浅白的,清幽地,缓缓地从姜婳身前飘落。她从一片海棠花中走过,走向姜府最偏远的小院。

回到院子,她提笔又开始写账本,那张请柬就淡淡摆在一旁。

可不过写了两笔,她就又想起了那片海棠。自小府中人都说,海棠是柳伯娘最喜欢的花,所以每年到了季节,府中就会有纷扬的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