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初唐四杰(第2/4页)

现在还在王府中任职的王勃:"……"

好的,这以后他一定离鸡远远的,离水也远远的。

不过对于这些还未发生的事,王勃虽然心有戚戚焉,但很快就将情绪平复好,而后去看诗词栏目中,属于未来的他写的那些篇章,尤其是那篇《滕王阁序》,看完之后,竟是自己也为自己赞叹了一句,真的不愧是他。

不过如此佳作,现在已是没必要重复了。

但那又如何,这之后他必然还能写出同样的千古名篇来!到时候上传到资料库中,同这《滕王阁序》摆在一起!

【王勃的经历简单说完,再让我们有请“初唐四杰”的下一位诗人来,他就是杨炯。】

【少年中举,但是其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很不受重用,所以在杨炯的诗作里,很能感受到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只是杨炯熬到了三十多岁,在太子府担任要职,却被造反的亲戚连累——】

【对,这个造反的亲戚就是杨炯的伯父——即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曾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我们都知道这起兵讨伐很快就失败了,随后杨德让父子被杀,杨炯也受到了牵连。】

【倒是没死,但是被贬到了四川梓州,担任司法参军,后来又出任盈川,即今天浙江衢州的县令,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郁郁而终,这样的人生经历,在此期间,让杨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就完全可以看出杨炯郁郁不得志,一直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烽火照西

京……这个‘照’字用得好啊!"

“投笔从戎,出塞参战,这短短几句诗,竟是都表达了出来,而且读下来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值得再细细品味!"

“那《滕王阁序》也很是精彩,不愧是初唐四杰,也不知道接下来这位又会是如何。”【好的,让我们再有请下一位——同样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说起卢照邻,也和王勃一样,曾被誉为神童,而且也是年纪轻轻就到了王府做官。

王府的藏书很多,卢照邻总览书记,竟是全部读完了,于是连王府的王爷都对卢照邻很是赞叹以及佩服,并且颇为重用卢照邻,逢人还赞叹说:“此吾之相如也。”】

【相如就是指的汉朝时期的文豪司马相如,"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写过著名的《子虚赋》,颇受汉武帝刘彻的赏识,后又作出《上林赋》,遂被汉武帝封为郎,所以这位王爷的意思,就是夸赞卢照邻为大才子。】

听到这里,刘彻点了点头,司马相如啊,大才子。初听《子虚赋》之时,他还以为是古人所作,没想到其人就在身边。

【我们看过很多影视剧里,是不是都通常出现过这样一句话——“只羡驾鸯不羡仙”,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这一句话就是出自卢照邻写的诗作《长安古意》之中,是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其中就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驾鸯不羡仙”,被后人无数次引用,便演变成这一句“只羡驾鸯不羡仙”。】

【不过这首诗可不是写向往爱情,而是感叹世事无常,托古意而写今情。其中既有描绘当时京都长安现实生活的场面,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也有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及内部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同时还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以及牢骚不平之气,另外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

【于是这首《长安古意》就得罪了人。】

【因为其中几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结果被诬陷,得罪了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有了牢狱之灾。】

【后来卢照

邻出狱之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出现手足残废的症状,最后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疼痛,于是跳河自尽了,一代才子就此陨落,和王勃因为写诗丢了仕途一样,最后也都是“溶于水”。】

历朝历代下许多人:"……"

这……写诗需谨慎,看来很可能会死人啊?虽然留下了名篇佳作,可这遭遇的事情……真是让人纠结,这写诗的事情。

【其实高中的时候,对于这些必背的诗词文章,大多都是死记硬背,或是真的感兴趣背下来,可是离开高中之后,接触的事情知识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古诗词等,可能就深埋脑海,忘之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