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造船 始皇:涂涂抹抹(划掉)大触才是……(第3/6页)

【比如有认为郑和下西洋是针对帖木儿帝国而采取的行动,具体又包括想联络印度抗击帖木儿等说法。】

【还有认为是避免张士诚旧部通倭的用意。】

【帖木儿帝国是中亚河中地区的西察合台蒙古贵族——帖木儿建立的帝国。】

【张士诚则是元末明初时期群雄割据势力之一。】

【不过对于这两点说法,都采取怀疑和保留的态度。】

【因为郑和下西洋开始时,帖木儿本人已经去世。

其继承者则同明朝关系友好,加之该国已经开始分裂,按理来说,帖木儿帝国应该不会再对明朝西陲形成威胁。】

【而为了避免张士诚旧部通倭——】

【在明初的时候,对南粮北运采取海运方式。

而到永乐年间,则先后改为海陆兼运和单行漕运。】

【于是让不再负责运粮的海员参加郑和船队,可以有效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并避免他们铤而走险,勾结倭寇等等。】

【但与此同时,从以上行为来看,这些应该只能作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效果,而非其动因目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虽然所耗颇多,但相应的,收益和回馈也非常之可观。】

秦王宫。

嬴政点点头,就算没到那美洲大陆,到了别的地方,恐怕所得和收获也颇多。

美洲大陆能有那些令人眼馋的作物,那保不准其他大陆没有别的不曾见过的东西。

世界之大,世界之大啊。

那外面的世界,何其广大,要探索的地方事物又何其多。

嬴政光是想着,就不禁一阵激荡又急迫之感。

可恨时间不够多!

不过……嬴政突然间心思一动!

——除了海上贸易,之前观世界舆图,这陆路之间可也是连通的!

海上贸易暂且不能轻易实现,可是陆地上的贸易!

想到这里,嬴政不由得呼吸渐重起来。

他之前怎么没想起来?思绪陷入了死胡同,还好现在想到!

与此同时,就听天幕也开口道——

【在我国古代,一般去西方做生意,有两种选择——】

【毕竟那时候古人还不能坐飞机上天,所以嘛,想要出国去别处,那除了走路,就只能是下海。】

【——即一共两条路,一条叫作陆上丝绸之路,一条叫作海上丝绸之路。】

“嗯嗯??”

刘彻瞬间睁大了眼睛:“后世……后世之人竟然能上天?!”

众大臣也是一脸惊讶。

那“肥鸡”是何物啊?

究竟多肥的鸡能载着人飞上天?

这也太神奇了吧!

一时间,几乎历朝历代大多数人都注意到了天幕话中所说“feiji”,所以,究竟是怎么上天的?!坐什么上天的?!

但他们注定没办法左右天幕,只能继续听下去——

【在唐朝以前,其实国内更喜欢走陆上丝绸之路,毕竟限制条件较少。】

【而且陆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比如我们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很有名。】

刘彻挑了挑眉,嗯哼,有名!不愧是他!

【不过“张骞出使西域”就不细说了,毕竟重点也不是这个。】

刘彻:“……”

熟悉的感觉……每次都是对他“一带而过”!!

【反正陆上丝绸之路的确很历史悠久,只是之前我们讲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也说过了——

【于安史之乱之后,西北地区就不再受国家管控,于是就此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辖制,等到了宋朝时期,那里甚至变成了西夏以及回鹘人的地盘。】

刘彻不禁冷哼一声。

每每想起这件事,都让他心塞又气愤!!

唐朝李世民时期。

再次听到“安史之乱”,李世民还是不由得叹了口气。

不过上一次他收到了“李隆基”的回信,观其内容,已算是多有宽慰了。

不过现下,这陆上丝绸之路可是完全行得通。

但唐之后——

【到宋朝时期,陆路走不通,那就走海路。】

【而且别忘了宋朝时期的“一路向南”,这往南方偏移,可不就更靠近海岸了。】

【哦,好嘛,看来“一路向南”还是有点用的。】

赵匡胤:“……”

熟悉的感觉……每次都是这种语气!

【于是从宋朝开始,海上贸易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后历经了北宋,南宋,元朝,历经了一代代商人的海上贸易,于是海上丝绸之路也就逐渐繁荣了起来。】

【而到了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自然就成了明朝人的首选航线。】

【补个知识点——海上丝绸贸易在宋朝以前自然也有,只是到了宋朝之后,才开始在对外经济中逐渐占据主体地位。】

【那么问题又来了呦——为什么到了明朝,会出现郑和下西洋这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