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眼不见,心不烦!(第2/5页)

“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不能让那群外国佬瞧不起咱们!”

“不就是落后了几十年吗?”

“怕什么,一直追,迟早能追上的!”

“哎……”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也终于在国际上站住了脚跟啊!”

“说实话?累吗?是真的累!”

“可是……上坡路肯定累,落后就得挨打,而且……咱们医学不比其他,落后了,是老百姓是患者在替咱们挨打。”

“你现在作为一院之长,这不仅仅是权利,一定要记住你的单子。”

“医疗一途,不进则退!”

于敏点头:“老师,这些一直都记着呢。”

贺正华躺在椅子上,缓缓松了口气:“哎……”

“那我就放心了!”

沉默片刻之后,贺正华忽然问了句:“今天的事情,你怎么看?”

于敏思考一番,面色凝重的说道:“老师,我们不比外科,我们心血管科的发展,局限太多了。”

“心血管疾病,不能局限于一个心脏,更不能局限于一个心血管。”

“如果我们一直把眼睛盯在心脏上面,这会让我们的进步受限,是很难走在时代前沿的。”

“西医,或者说是现代医学,是基于现有的科技水平,对人体生理病理功能的探究。”

“然后寻找疾病的机理所在。”

“但是……今天,范老的情况,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

“我们得换个角度了!”

贺正华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自己这个学生,可是十分满意的。

这个回答,同样没有让他失望。

如果他今天说他们会从陈南针灸方药中寻找灵感,看看是否有减少房颤的机理,贺正华会很失望。

到了他们这个地步,作为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的前沿工作者,学科带头人,他们不能从大方向去思考的话,这会让今后的发展,十分被动。

贺正华点头:“没错!”

“现代医学,在当初的确是领先于传统医学的。”

“中医,全称是中国传统医学。”

“当现代医学蓬勃发展,带动时代进步的时候,现代医学是可以发挥出很好的疗效来。”

“但是,中医,的确是咱们老祖宗给留下来的一门等待发掘的遗产啊!”

“中西医结合,是方向,也是未来。”

“但是,你得找到方向的根源所在,不能拘泥于表象,因为陈南用针灸治好了老爷子,就从针灸和穴位上寻找经验。”

“而是要刨根问底,根据人家的思考方案,来寻求一种适合于我们发展方向的灵感。”

说到这里,贺正华看着手里平板电脑,面带感慨说道:“哎……我们得走到国际前面啊!”

“不能让外国人全都把咱们的好东西给摘走了!”

“你找个地方停一下车,我给你看个东西。”

于敏连忙点头,找了个地方,靠边停车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贺正华把手里的平板递给了对方。

“这两篇论文,很有意思!”

“这陈南啊,是真的有水平。”

“我今天让你和他互留联系方式,加强联系,不是客套话。”

“而是需要你真正去做的工作!”

“还有,千万不要因为人家的年轻,就轻视人家”

“这个陈南,是大才!”

“你看看第一篇论文,是来自国外《肿瘤发现》期刊的总编詹姆斯哈肯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

“他就是根据陈南教授敢于消化道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状态的探究中找到的方向。”

“这篇论文是沈钰渊沈老给我推荐的,詹姆斯哈肯被这个课题困扰了很多年了。”

“他靠着陈南提供的思路,叫从肝论治,从胆论治,人家创新性的发现了胆汁回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

“你瞧?”

“人家詹姆斯哈肯教授,就很有这个头脑!”

一篇文章并不长,于敏这种经常看论文的人,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就看完了。

但是……看完之后,他顿时瞪大眼睛,双眸之中满是惊讶和激动。

似乎找到了方向一般!

这一篇文章中,他看到了指导老师是陈南,也看到了其中陈南的方案。

但是,他更加看到了詹姆斯哈肯根据陈南提供线索进行临床试验,发现新理论的过程。

是如此的惊艳!

“老师,太厉害了!”

“这真的是……太有水平了。”

贺正华摆了摆手:“嗯,是有水平,但是……你不觉得很丢人吗?”

“为什么我们中医存在了这么多年,我们自己人却没有发现呢?”

“哎!”

“你再看看第二篇。”

“发表时间比较近。”

“这是一个中医的论文,他是我们心血管领域的,虽然你可能没有听过名字,但是……他在中医圈子里,特别是高层圈子里,很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