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第十三中学规则怪谈(20)(第2/4页)

如果是好差事的话,那体育老师肯定会把这项任务交给两个原住民,而不是他们这些外来的调查员。如果这些原住民其实是故意装出这副样子在骗他们,揺绳是个坏差事,那就更不用举手了。

体育老师也没纠结,随便点两个人。那两个人兴高采烈的过去摇绳,很快就把绳子挥舞的虎虎生风,打在地上“啪啪”作响。

“找刚才的队列排列,除了摇绳的两个学生之外,其他每个学生都至少需要跳过去三次。主意必须是成功的三次,失败的话就回到队尾从头再来。”

说完规则,他让众人按照之前的队列排序,自己站到一边。学生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有序的跳过去。

跳大绳这种事情,当代学生基本都玩过。如果真能在规则怪谈里玩一会儿这个的话,对他们而言其实是件很放松的事。

但是显然这个规则怪谈不会让他们这么轻松,这所谓的跳绳也绝不是普通的跳绳。所有调查员都报以十二万分的警惕,而其中最警惕的莫过于站在几位调查员里第一个的10号。

她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快第一个原住民跳了过去,没有任何意外,就是普通的跳绳。唯一的问题在于速度太快,快到几乎可以看到残影。第二个也是平平无奇,第三个也是。

直到10号来到跳绳面前。

10号心里也清楚前面绝对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所以丝毫不敢松懈。她看准时机,小跑着往前,想要一举通过跳绳到达另一端。

然而就在她当时的时候面前,跳到半空的时候,那根绳子竟然突然从红线处分开,变成一张血盆大口。顺着揺绳的动作强势向下扑来,作势要直接把10号吞进去。

那张嘴真的非常大,跳绳本来就有五米长,完全张开之后就是一个5×3米的血盆大口。顺着揺绳的动作,最高能达到五米的位置。

而且这张嘴还不是一张普通的嘴,它的上下牙床部分都要非常尖利的漩涡齿轮,参差错落,像好几排锯子排列在一起。

恐怕调查员一被吞进去,就是粉身碎骨的境地。

然而彼时10号已经跳到了半空,根本没有借力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哪怕她早有心理准备,一时间也有些慌神。

好在她反应的很快,心念一动,脚下的鞋子突然长出了一对小翅膀。这对小翅膀赶在她羊入虎口前的最后一秒,带着她先往后倒退着飞了几步,然后直接往上飞,让她飞跃过了跳绳的最顶端,到达了另一边。

鞋子落地的瞬间,翅膀重新收了起来。10号松了一口气,走向那边的队尾,顺便冲这一边的调查员们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调查员不约而同的冲她竖起大拇指,对他这么及时的反应感到佩服,同时也暗自羡慕她能有这样一个强力道具。

会飞的道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珍贵。哪怕以众位调查员的眼力都能看得出来,这双鞋子恐怕飞不太高。在它飞到五米那个位置的时候,那双翅膀的煽动就已经变得极为缓慢了。

但这并不妨碍这是一个很珍贵的道具,要知道五米也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距离了,普通人轻易碰不到。

不过大家手上或多或少都有几个怪谈道具,到也不至于嫉妒别人。

第一个调查员顺利通关,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但10号有这样的道具,不代表他们其他人也有。没有合适道具的调查员纷纷开始思考自己该怎么通过这一关。

从10号开始,接下来的绳子倒是不再完全针对调查员,随机但频率很快的张嘴,试图吞噬跳过来的每一个学生。

原住民们显然是之前就被锻炼过了。面对这怪物还算有经验。总是能卡在一个他无法张嘴的节点跳过去。

接连观察了好几位学生之后,苏容也终于了解了过关的经验,放松下来。

这绳子本身应该是有一定智慧的,它只会在调查员跳起来的瞬间张嘴,以求利益最大化。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它想要张嘴并不是随时可以,应该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不然也不需要这么“精打细算”。”

既然绳子只会在学生起跳的时候张嘴,那她就尽量在起跳的时候让它无法张嘴就好了。

而怎么才能让绳子没有办法张嘴呢?那自然是在它落地的那段时间。苏容已经观察过了,绳子的张嘴必须是从红线开始对半分。也就是说红线上面张开多少,下面就也要张开多少。

当它的嘴张的不够开,没法一口气把学生吞掉,对学生们的体型而言不足为惧的时候,它就不会张嘴,而是为节省能量,等待下一次进攻。

因此,在绳子落地前后起跳是最好的。在这个区间里,它张嘴没法直接一口吞掉学生,所以不会张嘴。

不过尽管找到了绳子张嘴的规律,和自己起跳的范围,也并不代表她可以高枕无忧的起跳了。跳大绳本身就是需要脑子的,起跳的时间不对很可能被绳子抽到,又或者是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