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案件处理中(第2/4页)

很多母亲都喜欢传授自己的育儿经,就算是身为女强人的王雪也不例外,她对孩子的教育可是全程把关的:“这有什么压力,谁不是这么过来的?他们6月26放假,还算早。这辅导班是6月28号上的,我都已经给他留出两天的休息时间了,两天对初三生而言还不够宽裕吗?”

这就很有意思了,最上面那张卷子上的日期是7月1号。六月是三十天,也就是说从开始上辅导班,到第二次考试,一共只用了四天时间,平均两天一考。

但是今天已经是7月5号了,又过去了四天,辅导班竟然还没有新的考试卷子发下来。有点不符合他们之前疯狂考试的行为。

小栾的两次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苏容也是学霸,初中的题对她而言大多都能很轻易的看懂,自然也能看出这孩子的状态并不好。

难题不会,简单的题马虎,也难怪王雪会抓狂。

她重新站起来,走到书柜前面。在一众辅导书中,寥寥几本课外书在她这样观察力很强的人眼里,就显得尤为瞩目。

一本著名的探案小说,一本医学方面的书籍,还有一本药材方面的。从书页侧面的颜色来看,几本书应该都被翻看过很多次。

“小栾未来想当医生?”苏容转头问道。

王雪点点头又摇摇头:“他的确想当医生,不过是法医。但是法医常年和尸体接触,我觉得不好,现在正在劝说他考正规医生。”

说着她不由得叹息了一声:“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他这成绩怕是医科大都考不上。”

难怪又是看医学资料,又是看侦探小说的。苏容简单安慰了对方几句,又问:“辅导班的考试一般会在群里说吗?”

“不会,都是孩子直接带试卷回来。”王雪摇摇头,“毕竟是辅导班,不是正规学校,我们也没有什么班级群。不过我家孩子一直很乖的,每次都会及时把卷子带回来。”

及时吗?那可不一定。

想到卷子上的时间问题,苏容垂下眸子,不置可否。结合孙栾每况愈下的成绩,她觉得对方很可能隐瞒了最新一次考试的成绩。说不定还请求了辅导班的老师不要告诉家长。

“去看看小女儿的房间吧。”她站起身,一边对王雪说,一边往外走。期间顺便又用要给小侄子做推荐的理由,问了一下两个孩子所在的辅导班是哪个。

来到小女儿王云的房间,这个房间看上去倒是比较正常。虽然书也很多,但是并没有孙栾多。应该是因为小女儿才九岁,还没有那么多课程要学。

但是这个房间也有引人注意的点,那就是里面很空,没什么能表达个人喜好的物品。

饶是刚才孙栾那样,被各种辅导书占满了的房间,也有一两个奥特曼手办。而这个房间却是什么都没有。

这个年龄的小女孩大多很有性格,也都已经萌生了自我意识,会有喜欢的东西。这间房间空荡的显然不正常。

苏容眉头一皱,转头看向王雪:“你不觉得这个房间有点问题吗?”

愣了一下,王雪明白了苏容的意思,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其实之前有一件事我没说,小云有一点人格障碍。正在积极治疗中。我们其实原来买了各种东西,在她面前试。但她都没有特别喜欢的,所以我们也就不在她房间里摆了。”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对周围环境、人际关系有明显不良反应,比如缺乏与他人的共情能力、情感冷漠、无明显情绪等。

这种人往往会被认为是冷漠的代名词,本身也的确很冷漠。苏容以前见到过一些,对此还算了解。她现在学的是心理学,对这种比较典型的心理疾病也有过专门的了解。

联想到之前王雪说“女儿性子比较冷”,她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这位母亲的滤镜有多大。

都已经人格障碍了,必然不止是有点冷那么简单。一位母亲想要隐瞒女儿患有心理疾病这件事情苏容可以理解,但是说的那么轻巧简单,就完全是母爱滤镜在作祟了。

“人格障碍的话,治疗方法之一是不是写日记?”事实上写日记对大部分心理疾病的治疗都有普适性,不但可以让患者抒发自己的情感,还能让医生更加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

果不其然,王雪点点头:“是的,我女儿从一年前开始写日记。你要看看吗?”

苏容自然同意,她之所以问出刚才那个问题,就是想看看能不能阅读王云的日记。好在王雪没有阻拦,还主动提了出来。

见她点头,王雪熟练的从桌子下面的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子来:“就是这个,前段时间换了本子,这上面是她最近一个月的日记。”

“足够了。”毕竟案件是这几天才发生的,一个月的日记已经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