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第2/3页)

温润拦住了他:“我这里有十几个人跟着您一起去。”

老杜头儿脸色变了变,这是信不过他?还是想找茬儿?

结果温润接着道:“这些人拉着东西去,除了给钱,家里有老人孩子的都有一份心意。”

其实就是一点小恩小惠。

有老人的就送一坛老酒,一刀大肉。

有妇人的就送一刀大肉,两匹细布。

有孩子的就送两刀大肉,两匹细布。

什么算老人呢?但凡是有了孙子的都算老人了。

这年头人均寿命可不长,所以只要有了第三代,或者年过五十,就能称“老”了。

妇人呢?但凡是有个女的的人家,都算是妇人,甭管成亲没成亲。

孩子呢?但凡是没成家的,在温润眼里都是“孩子”。

不过这里没成家年纪大的还真没有,都没光棍儿,因为光棍儿都在大营里头呢。

温润带来的肉类全都是大肥肉,这才是这里主妇们的最爱。

细布全都是上好的细棉布,蜡染的那种,两匹一捆,一匹深蓝色,一匹染花的,适合面广,男女都能做衣服穿。

老酒是京城天台露酒坊的天台露,这酒液清澈如冰一般,回味悠长,别说喝了,送礼都够体面。

肉跟布料没多少钱,酒可没少花钱。

不过对温润而言,这点钱不算什么,主要是交好这里的人,尤其是老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杜头儿就是陈兵镇的那个宝贝儿。

“还是你大方!”老宝贝儿,老杜头儿,被温润的糖衣炮弹给摆平了。

因为温润两次来这里,都是放低了身段,甚至自备食材,却让他们全家跟着吃香的喝辣的,这次更狠,全镇子都有份。

“我来这里,跟到了自家有什么区别?”温润自己还挺高兴,花点钱就拉拢了这帮人的心,很划算啊:“以后种植东西,可得让大家伙儿帮忙呢。”

“好说,好说!”老杜头儿吃的满嘴流油。

温润在他们家杀了五头猪,开春儿了,大家正缺油水的时候,吃饱喝足了,养出来力气,才能更好的春耕嘛。

而且温润一点都不含糊,他第二天就开始按照花名册发钱,并且顺便见一见租赁土地的主人,跟他们说一亩地多少钱,要种的是什么,没有异议的话,可以给钱,按手印。

很多人都见过温润,也知道他,这好事儿谁不干啊?

温润也不怕他们拿了钱不给他好好种,这里的人家,最少有一个人从军。

大家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要是真的闹起来,呵呵呵……。

温润发了钱,签了合同,老杜头儿做了证明人,他就带着空车和人回来了,然后开始清点自己的辣椒种子。

西红柿种子他打算种在另外一块地方。

他们家城外不是还有二十亩地么,就种在那里。

其余的依然种在自家的后院,西红柿这个东西,他不着急。

两个物种温润以前其实都种过,有一段时间流行窗台小绿色嘛,他也跟人学,结果育秧是没问题的,但是后来一忙活,就忘了给换盆了,最后都憋死了。

不过现在么,不会啦!

去年能育苗成功,今年就更会啦!

倒是温润去东宫授课,太子殿下正在扒拉算盘珠子,温润倒是有教导他们如何看账本,如何盘算账目,甚至教了他们借贷法的记账方式。

所以看他们扒拉算盘珠子,也没有大惊小怪。

可是看到太子殿下愁眉苦脸,就有点奇怪了:“你又没钱了?”

不会吧?这才分成多久啊?就没钱了?

“没有啊,有的,先生。”太子殿下先是摇头,后是点头:“就是没事儿看看账本,我自己的小金库。”

可不是么,这小账本上头,十分嚣张的写了几个字:东宫小金库。

温润看的简直是哭笑不得:“你还攒了小金库啊?”

“我觉得应该攒一个的,父皇知道。”太子殿下攒了小金库,还跟皇帝报备过了。

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样子。

“这可真是……皇上也挺能惯孩子的嘛。”温润只能这么调侃。

太子殿下脸一红:“可暂时没什么进项……。”

东宫的开销其实不多,而且内务府是干什么吃的呀?他们给东宫的东西绝对是上好的,皇上是太子殿下的亲爹,如今唯一一个长大了的儿子,默默关注了多少年,内务府也不敢轻易得罪未来的皇帝。

哪怕熹妃娘娘明示暗示了好几次,想要拿住内务府的差事,皇上都没点头。

内务府永远都是独立的一个机构,它只为皇宫服务。

提供物品和办事,但是绝对不偏不倚……再说了,老曹家的手,伸不了那么长。

而太子殿下的小账本上,第一个进项,竟然是玻璃制品拍卖会之后,温润给他的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