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人不记小人过(第2/3页)

据《路史》载:“殷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为氏。”又《史记》中记载,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被封地“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段干作为姓氏,称段干氏。

呼延这个姓氏,出处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匈奴族呼衍氏所改;一说出自鲜卑族姓氏之一;还有说出自赐姓。晋代鲜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赐姓呼延,后代因此随之姓呼延。

归根结底,这姓氏不是汉人传下来的,且在江南一带也少见的很。

据说在山西、陕西和蒙古辽源那边有一些。

这两个姓氏,不仅是复姓,还很少见,两个人各自写了一个出来。

“谁的对?”

“谁的正确?”

这两个答案一出,大家都很紧张呢。

结果吴山长苦笑了一下:“都对!”

“都对?”王珺都瞪眼睛了:“两个谜底啊?”

“是,两个谜底。”吴山长挠头了:“这可怎么办?”

“再来一个呗!”小文在一边大声的道:“整个难猜的呀!”

“谜面听好了,一夜征人尽望乡。”吴山长沉声道:“谜底提示是灯谜用语,开始吧!”

结果俩人同时写出来谜底。

温润写的是:同心。

麦生写的是:反切。

“这回呢?”

“对不对?”

“谁对了?”

众人眼巴巴的看着吴山长,结果吴山长直跺脚:“怎么又是两个都对啊?”

“什么嘛!”

“这是个什么灯谜啊?俩个答案都对?”

“整个复杂点的吧,就要一个答案的那种。”

众人议论纷纷,最后吴山长不得不看向了其他的山长,他灯谜也没多少啊。

“我来!”永清书院的山长站了出来:“听好了,谜面乃是落后赶超先进,打一灯谜用语,开始!”

俩人分别下笔,奋笔疾书,几乎是同时写完了自己猜出来的谜底。

麦生写的是:掉尾。

温润写的是:升冠。

“又是两个答案!”众人再次惊呼起来。

“谁的对了?”

永清书院的山长也苦笑了出来:“都对。”

这个灯谜的答案,两个都对!

“这……?!”众人无语了都,这都对,都对的情况下,还是打平手啊。

“我来!”府城书院的山长不得已站了出来:“我出一个灯谜,谜面是元宵灯火已阑珊……。”

他还没说完,温润已经说了谜底:“望多关照!”

这下子,麦生输了一筹,他立刻打起精神来,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府城书院的山长。

“甜一半辣一半。”

“辞!”

“一口咬去多半截。”

“名!”

“复习?”

“羽!”

“有人无人都是你?”

“尔!”

“猫狗像什么?”

“如狼似虎!”

俩人一口气猜了五个灯谜出来,对方出题温润猜,且温润都猜对了。

反应之快,仿佛俩人都演练过无数次似的,倒是旁边的麦生,已经跟不上这个快节奏了,张着嘴,跟上了岸的鱼儿似的,彻底发不出声音了。

“元宵节后捷报多。”

“喜出望外!”

“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元宵节!”

好么,俩人又快速的出题猜谜,最后要不是气不够了,估计这位山长还不想放弃呢。

他喘着粗气,红着眼睛看着温润:“我只想给你出……最后一道灯谜。”

温润十分绅士的道:“您请出题。”

这次的灯谜更高级了,只有七个字:率众讨论扬尘还。

温润回了个谜底:“大人不记小人过!”

顿时,那几个秀才,脸色都不好看了。

“好!”吴山长第一个喊好,王珺第一个拍巴掌:“精彩!”

好些人都傻眼了,原来灯谜还能这么猜?

“既然、大人不记小人过了,那能不能……?”府城书院的山长,看着温润,眼神里带着祈求的神色。

可是不等温润张嘴,王珺将温润拉了回来,坐在椅子上,旁边的小文,麻利的端了一杯温水给王珺,王珺直接就递给了温润:“喝口水润一润嗓子,刚才说话说的都破音了,这嗓子冒烟了吧?”

他不说还好,一说温润就觉得嗓子眼儿好干,必须要喝水才行。

端起茶杯来,一口气就喝干了,喝完了才发现,这里头不是茶水,是温开水,还泡了一颗大红枣,两朵杭白菊,三个宁夏枸杞子。

这是什么中老年的养生水啊?

不过喝了之后的确是舒服了很多,不由得喟叹了一下,结果小文又给了王珺一个茶碗,王珺就把他喝干了的茶碗,顺手拿走,递给了旁边的弟弟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