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到达山南大营(第2/3页)

算是待遇上优厚一些,吃的面里头,也多了一块肉。

温润无所谓,他更喜欢吃青菜。

晚上有干净的温水洗漱,还有热水烫脚。

温润也同样如此,他收拾妥当之后,终于躺在了床上。

这里才是南方该有的样子,没有火炕,有的是床铺。

不过打开后窗户,就能看到伙房那边,那里连夜开火,正在给他们做干粮和五香羊肉,味道都飘出来啦。

第二天起早,又开始准备上路了。

第七天的时候,他们又遇到了一个大车店,温润依然让大家伙儿停留一夜。

等到第九天,他们终于到了山南大营。

而温润,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这里叫“山南大营”了。

他们走的山路,绕了一座大山,从山路中走了过去,到达了山南大营。

这座军营延绵百里,周围用拒马围了起来,挨着拒马的是军中的一圈儿小帐篷。

里头是放置闲杂物品。

紧接着就是军士们住着的帐篷,然后是军中官员们的,最中间的则是将军大帐。

在军营外面的北边,就是那座横岭大山。

这大山陡峭非常,又雄伟奇高,难以攀缘。

温润知道在古代军营不会再城内(边关要塞除外),一般位于城镇交通要道或者城外易守难攻之处,一般要求“依山傍水”,即:军营附近有水源——方便取水,军营后为山地,方便防守。

这里也一样,大营前面的东侧,就有一条大河流淌而过,河上架了结实的木桥。

取水方便,且不容下毒,那河即深,水流又湍急,下毒的话,倒进去一大缸子都没用,那水来自山中,是干净而清澈的河水,可以饮用,更能喂饮牲口战马等等。

如果是长期驻扎在大的城池的话,军营大多会在护城河旁,背依城池,这样便于快速集结后入城防守。

当然,一般王朝后期的时候,军纪败坏的话,就不一定了。

他们从西边而来,人又这么多,还有马车,更有个车子走在前头,还有车厢。

当时在辕门那里的瞭望塔看到他们的兵丁,就吹响了手里的牛角,示警给大营的同时,又是提醒来人止步的意思。

温润让他们停了马车,他自己打开车门帘,长工放了脚踏下来,等到大门那里有人出来的时候,温润也下了马车。

对方应该是个参将,带着十几个人,倒不是凶神恶煞,而是来迎接粮草的,但是看到领头的温润,下马车的时候,姿势优雅,本人气质温和,穿着打扮一看就非普通人。

参将本来想接了粮草,再看看有无合适的人手,留下来。

结果看到领头的是这么一个文人,再看对方应该是个举人,这眉毛就跳了跳,顿时深吸一口气,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末将山南大营剿匪参军陆丰!”

“陆丰参军,在下温润,温如玉,恭为举人,见过陆丰参军。”温润行了个文人的作揖,跟陆丰的抱拳为礼不同,他的这个作揖,极其文雅,长袍大袖的,山风一吹,风度翩翩。

加上温润年轻啊,身体又有点瘦弱,更显得文人气质十足。

陆丰咽了咽口水:“温举人啊……呵呵呵……。”

竟然真的是个举人带队来的,他的小打算就不成了。

谁特么的敢征募举人入军营啊?要是国战的话,或许可以,可这是剿匪而已。

他一个小小的参军,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下带着人来送粮草,请陆丰参军带我们入营。”温润客气的道:“并且请来后勤书记官,验看所有粮草清单,并且检验入库。”

温润来可不是随便应付了事。

他来之前,就准备好了各色文书,一定要公事公办,有理有据才行。

免得以后麻烦。

温润带的文书上,有县令的大印,还有他的私印,以及其他人的拇指印。

证明他们送了东西过来,而不是没送或者缺斤少两。

而且他们的粮食都是最好的,没有粗粮也没有沙子什么的,是最好的粮草。

“好的,请!”陆丰能怎么办?只好请了他们进大营。

这大营的门很结实,兵丁巡逻,又有瞭望站岗的,人还不少。

而他们进了大门之后,走了左侧的一条通道,直接就穿过了大营,直接到了后勤所在地。

后勤在任何时候,都是军中最重要的部门。

没有了后勤补给,难道要全军都饿着肚子打仗?

后勤不止是做饭这一块,还有医疗,兵器等等。

温润他们到的就是火头军的地盘,这里有十八顶帐篷,其中八顶是用来住人和堆放东西的,剩下的十顶帐篷,都是用来存放粮食的!

隔着住人的帐篷,就是养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