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全权监国淑宁跟虎威双双错愕,觉得这……

因着内心的感动与实际身体状况不允许再行操劳,康熙回京之后就又下令让礼部尚书准备登基大典,要把皇位传给四阿哥。

四阿哥极力反对,当着文武大臣们哭出声:“儿子求皇阿玛莫再出此言,儿子如今只盼着皇阿玛在太医治疗下,早日恢复康健,再无心其他。再者说,哪有皇阿玛健在,却要儿子登基的道理?万一有何不妥,冲撞了皇阿玛可如何是好?”

康熙皱眉,表示自己如今这身体,若想好生将养,就得卸下皇位的重担。

你小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继大统,是朕心中最好的继位人选。为佐证自己的话,康熙还使人拿出了早就封存好的遗诏,当众宣读了一遍。

明确那上头,早早就写了雍亲王胤禛的名字。

去年太后病重之前,他就已经观察遍了所有的皇子。发现唯四阿哥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将大清的荣辱兴衰挂在心头上。自打当差以来,屡立功劳,诸部皆称之为能。他还上孝敬父母,下友爱手足,教导子女上也殊为出色……

真·从脑瓜顶夸到脚跟底下。

特别完美地呈现了康熙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性格特点。

直让其余皇子羡慕嫉妒恨,也让大臣们有种果然如此的苍凉。到底,他们还是逃不过一个严厉到急眼就抄家的新皇啊!日后怕是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再不复这几年的轻松恣肆咯。

是的。

康熙晚年虽然党争不断,常有人朝为天子宠臣,暮沦落成阶下囚。

但因其看重一个仁字,非怒极不牵扯人命。这几年也略有倦怠,不十分勤政。若不涉及党争,大臣们还是比较滋润的。

且不想换个勤奋又严厉的呢。

胤禛有些腼腆地拭了拭泪,恭恭敬敬磕头,谢过皇阿玛肯定。也表示再没有什么,能比龙体安康更重要。但登基传位万万不可,他这个当儿子的,可以如前次那样与诸位兄弟们协理政务,等皇阿玛康复了再还政。

不管康熙怎么说,他都这么坚持着。

只愿意协理,不肯越俎代庖。

最后康熙也只能暂时按下这个想法,先以调养身体为要,将所有政务都扔给了胤禛。

至于其余皇子协理?

唔,康熙没说,说了,其余皇子们怕也不敢。

如今可不是以前,皇阿玛对太子起了嫌隙,其余人等瞧着有机可乘时。也不是太子两立两废后,东宫空虚,所有皇子阿哥都有了机会,拼命表现自己时。

现在皇阿玛又是传旨、又是口谕的,想让老四接过这个重担,老四都以孝道故坚定却之。

越这样,皇阿玛心里对他的认可越足,朝臣们对他的评价也就越高。

老四继位,已经成了早晚的问题。

宛若板上钉钉。

尘埃基本落定的前提下,他们是疯了、对这个人间厌倦极了,才会跑去跟准新君讨嫌。

于是乎,胤禛就变得格外忙碌起来。

每日里处理如山如海的奏折之余,还得一日至少三次地往昭仁殿请安。帮自家皇阿玛检视方药,伺候他汤药。

短短月余,人就消瘦了不少。

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只看着略微好转些的康熙露出欣慰笑容。

康熙感动之余,自然也少不了频频夸赞。千言万语,都凝聚成一句老四是个好的。

原本,德妃还有些懊恼好大儿这连番抗旨,不肯遵旨而行。见了康熙如此,方知胤禛是个能隐忍又足够聪明的。

并再次感叹傻人有傻福。

还好十四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当年被自己那般怂恿,也始终未肯点头参与到夺嫡之争。否则的话,她们娘俩加在一起,怕都不是老四几合之敌。

又一次被皇上称赞生了两个好儿子后,德妃欢喜之余,还忍不住对小儿子耳提面命:“现在你四哥忙碌不休,你这当弟弟的,好歹多替他分担些。别整天不言不语,好像事不关己似的。”

要知道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啊!

你们哥俩原本就不怎么和睦,全靠那个误打误撞的相救之恩与雕玉佩还情才略微亲近了些。结果老娘这心才刚刚放下,你小子怎么不趁热打铁,还退回到原位了?

再这么下去,莫说比不上虎威了,连十三都要后来居上。

十四:???

十三哥打小就爱跟在四哥屁股后头,额娘您忘了么?四哥被皇阿玛赐银子,都得给十三哥送去一半儿。逢年过节,雍亲王府总免不了大车小辆地往十三阿哥府送东西。

那满满登登的,都是四哥对十三哥的心意。曾几何时,让他表面不屑,内心深深嫉妒。

至于现在?

十四有些闷闷地开口:“我又不是那些个阿谀奉承之辈,瞧着四哥要起来了就巴巴凑过去!我操持好自己那一堆一块儿,为他省心便就罢了。剩下的……皇阿玛虽欲传位,但毕竟还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