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赵祯无遗憾(81)

◎宋仁宗请苏洵进京◎

萧靖托欧阳修去请苏洵进京, 官家没说是给公主找老师,而是说:有宗室王爷想要为小娘子聘请先生, 只要苏洵肯来, 附加福利是能让苏洵的两个儿子免试进去国子监附属小学。

官家算了一下,苏轼应该是上小学的年纪。苏辙岁数小一些,可能这个娃过一两年才能去上小学。

古有孟母三迁, 萧靖不信苏洵不心动。小学生从国子监附属小学毕业以后,成绩优秀者能直升太学或者国子监。要是后世他家娃能上清北附小,当爸爸的肯定要冲啊!

宋朝的小学是真的叫“小学”, 招生国子监附属小学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 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加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再加二百。

萧靖用自己的话理解一下, 六年级的小孩要每天练五百个大字, 还要背下三本经典。

这个学习压力可不小,张贵妃背一篇《醉翁亭记》都花了一个星期。要是叫张嫣从诗、书、礼、易、春秋中抽三本来全书背诵,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萧靖猜她铁定想辍学。

官家猜想:苏轼那么聪明的小脑瓜子……这位小朋友应该能适应国子监的小学生活吧?

远在四川的苏洵收到欧阳修来信,表情十分惊喜。他敬佩欧阳修的才华和人品,没想到茫茫人海中匆忙一遇,对方往后还记得他。

他不过是一届白身, 欧阳修是一州长官。人家看得起他,信中言辞诚恳真切,给他介绍工作,邀请他到东京任职。

“欧阳永叔多好的人啊!”苏洵感动极了, 他揪着九岁的大儿子苏轼, 兴奋地说, “儿啊,我带你去看看东京。”

“哈?你又想出门?”

苏轼的头顶梳着两条总角辫子,小孩叉着腰,神色很不高兴。爹爹总爱出门游学,把整个家的责任全丢给娘亲,他不太喜欢。

苏洵有一颗游子的心,他学了老乡李白的仗剑走天涯,总想着“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老苏有自己的诗和远方,他游过巫峡和峨眉,去过荆州,再往东去到滁州。

虽说人生应当读万本书行万里路,但是对于老婆孩子来说,男人的这种行为特别苟。

宝元二年,夫人程氏产下苏辙,苏洵外出旅游。

庆历五年,苏洵在家给苏轼教学,不到数月,他又跑出去旅游。

去年的这一次出游,让苏洵结识到欧阳修。对着直瞪眼的长子苏轼,苏洵有些没底气,他对妻儿照顾太少,确实是他理亏。

这不,他想法子补偿家人,温声道:“此次前往东京,我不是去游学。有一位大人帮我谋了差事,让我去东京给小娘子教书。人家开出的待遇很丰厚,能让你去国子监小学读书,等辙儿满八岁,他也能去读书。我打算把你们都带上,我们全家都去东京。”

“这样好的事情,人家怎么便宜了你?”苏轼不信,“爹爹连个功名都没考上哩!”

鉴于自己没考上科举,苏洵有些脸红:“咳咳……人家为何要骗我?大人名讳叫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庐陵欧阳修!”

“哦。”苏轼捧着下巴,“欧阳修是谁?我不认识。”

对于一个九岁的小朋友来说,你问他谁是大宋作协成员,他咋知道啊?

苏轼他不知道。

“算了,我不跟你说。”苏洵转身就走,“我跟你娘说。”

夫人程氏是一个很好的女子,她出身富豪之家,读过很多书,能给苏轼和苏洵辅导功课。她的性格坚韧,是一个能支撑门户、打理家务的厉害人。

程氏看过欧阳修的书信,她赞成举家搬去东京。她心想欧阳修一个当官的,应该不会骗人。她希望儿子苏轼和苏辙能入读最好的学校,将来考中进士,出人头地。

可怜天下父母心!

“盘缠的问题……我回去问我哥哥借一点。”

程氏咬着牙,别人都说东京居不易,肯定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苏洵是家中小儿子,他继承的财产除了吃喝,不算特别富裕。老爷苏序还在世,老爷子活着,当儿子的苏洵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家分钱。

她娘家在眉山能称富豪,一次借十万钱不成问题。

“多谢夫人贤惠!”苏洵拱手道,“等我到了东京,我给夫人买最时兴的衣裳。”

“对了,我们先去成都买一些私营蜀锦,等去到东京再出手,岂不是能赚点利润?”程氏头脑灵活,“这样一来,我欠兄长的钱很快能还上,指不定还能有富余。”

苏洵乐得拍手,他家媳妇最精明了!

几日后,苏洵拜别了父亲苏序,给大哥苏涣寄信,说自己要去东京谋生。苏家的男人们对此表示支持,觉得苏洵长那么大了,终于有点上进心。

苏洵如今有三个儿女,十一岁的苏八娘、九岁的苏轼和七岁的苏辙。其实苏洵一共生有六个孩子,前头的一儿两女早夭,活下来的三女苏八娘成了家里最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