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李治不头疼(51)
◎武贤妃送儿子上学◎
郭家
武家三囡在永徽二年生下一个男娃, 大名叫郭纯,小名叫做纯哥儿。纯哥儿今年虚岁五岁, 勉强能算“外戚”那一类, 符合技术学院“五岁及以上”的招生标准。
三囡跟丈夫郭孝慎商量,要把孩子送去技术学院读书。
“娘娘仁厚,愿意让纯哥儿跟宗室子弟一起上学, 这是他的福气。”三囡打定主意,“以我们家的门第,纯哥儿上不了弘文馆和国子监, 他自幼跟着代王, 以后的日子总不会差的。”
“是啊。”
郭孝慎同意,他觉得贤妃娘娘真是太善良了。
他这些年在长安代理售卖《大唐周报》,挣下一大笔钱, 成为坊间有名的人物。武贤妃说要将活字印刷术推广出去, 他是支持的。
这本来不是他的东西,他占得先机挣钱,已经很不错了。
做人要知足。
很快,国内涌现了一大批报纸,什么《南方周报》《边塞周报》,甚至有闺阁妇人们爱看的女性小报。各个书商争相引入活字印刷的技术,这样印出来的书籍又快又好, 书的价格被降下来了,一批以抄书为职业的读书人被淘汰。
倒是有一批有想法的年轻后生,纷纷向报社投稿,使得出版业迅速兴旺起来。
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 挣钱倒是其次, 关键是享受那种“刊登出版”的荣耀。推举入仕的过程中, 竟然新增加了一项考核标准,比如——
“你在报纸上发表过多少篇文章?有在《大唐周报》上发表过吗?”
“大人,我发表了两篇,您看看,都在这上面……”
“《大唐周报》今年三月版没有你的名字,肯定是你被人骗了。你是这个月第八个了,那种给钱肯定能上报的,绝对是骗人的。”
“大人,不可能啊,这是印刷好的初稿,求求您仔细看看!”
“《大唐周报》每期要呈给圣人看的,你以为多大的钱能买通圣人?”
考官嗤之以鼻,一抬手,让仆人把这个求职的年轻人请出去。
这种上当受骗的案例,官府已经在长安抓了好几批诈骗团伙。团伙专门骗外地的学子,因为并非所有官员都是科举录用,有许多小吏是靠推荐录用的,而录用的其中一项标准是发表文章数量。
好多外地人不了解行情,以为自己能走捷径。
结果被骗得渣都不剩。
武侯们(武侯相当于唐朝的警察)收缴了一批作案工具,其中有一个最牛逼的犯罪团伙,没钱烧泥模活字,竟然拿胡萝卜雕刻仿制。团队里人人脸色发黄,口供说他们连续吃了两个月胡萝卜。
被抓的时候,这群人莫名松了一口气。
牢里包吃包住,他们再也不用吃胡萝卜了。
当萧靖看到报纸上这篇《震惊,众男子沉迷胡萝卜竟是为了这事》的时候,表情有些古怪。他第一眼看到标题的时候,以为是与肛肠科有关的劲爆大料,结果……
劲爆是挺劲爆的,虽然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他把内容念给张嫣听,张嫣睁大了眼睛,表情一言难尽。
啊,这?
难怪最近城里的胡萝卜好像涨价。
害得李贤宝宝辅食吃的胡萝卜泥,成本从两块钱一小碗,上升到三块钱一碗。
有人找到郭孝慎,带上重金和礼物,希望从他这边入手,把自己的文章弄上报纸。老郭的嘴非常严,一问三不知。
“有劳郭先生,请问是哪位大人负责定稿的?”
“我不过是行商的,我怎么会知道呢?这位郎君可以去芙蓉园那边投稿,那里是《大唐周报》报社,郎君可尽力一试。”
“……”
我要是能正经发刊,我还来找你?
那位后生气得一甩袖子,跑了。
郭孝慎耸了耸肩膀,对于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他买下活字印刷术的专利,印刷四书五经和一些名家著作,赚得比以往是少一点,胜在薄利多销啊。
他是商户,挣得再多,明面上不能住高门大宅,这辈子不能做官。但他生的儿子郭纯不一样,孩子有一个宠妃姨母,和代王和潞王是表兄弟的关系!
“纯哥儿长大后可以给代王当属官,这不算正经官职,对门第要求不高。”郭孝慎给五岁的儿子做人生规划,“圣人宠爱娘娘,万一娘娘能做到那个位置呢?”
武贤妃如果能当皇后,代王李弘很有可能是太子!
太子的属官,不是一般跑腿的小厮!
说不定郭纯能成为下一任天子的近臣!
三囡跟儿子讲过上学的事情,她怕小孩怕上学,特地安慰道:“代王也会去上学,纯哥儿去到学堂应当跟着代王。代王是个厚道人,他会帮助你的。”
“代王是谁?”小孩萌萌地问。
三囡:“就是你的弘表哥,你二姨的儿子。他今年封了代王,纯哥儿不可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