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司马衷不傻(45)(第2/3页)

“竟有这种神物?”

晋武帝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他把手掌贴在炕上,虽然隔了一层被褥,但明显能感受到底下有热源散发开来。他在屋子里环顾了一圈,发现太子种了许多绿植,生得葱葱绿绿,一派生机勃勃。

不像室外,因为天气太冷,好多花草都干枯冻死了。

通过这几盆植物的长势,晋武帝估计太子的火炕已经烧了不止一天两天,不然植物不可能养得这么好。既然太子还活蹦乱跳的,那就证实火炕的安全系数还是挺高的。

“这盆是什么?”

“父皇,是儿臣发的黄豆芽,看着这一茬比手指还长,应当是能吃了。”

“这个叶片空心的草呢?”

“父皇,是儿臣种的葱,蒸鱼和蒸鸡的时候可以放点葱,香啊。”

“还有这个用筒子盖着的是什么?怎么叶片那么黄?”

“父皇,是儿臣种的韭黄,就是韭菜焖黄的,炒鸡蛋很香的。”

晋武帝问了一轮,老脸都红了,不问不知道,原来这几样绿植都是常吃的。豆芽、葱、韭菜他都知道,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原生态的。

往日吃饭的时候,都是厨子们切好烹调好的,作物的原型长什么样子?

皇帝还真的从不关心这些问题。

太子也真是的,种这些做什么?

种个兰草香桂,那才叫高档大气上档次。

司马炎摇了摇头,为傻儿子的土味审美感到崩溃。不过太子还不算无可救药,因为晋武帝发现了一棵挺眼熟的植物,是他的心头好,他想要带回去自己养着玩。

“这是野生的兰草?这一棵真大真肥啊!”

“父皇,这是蒜苗,你吃面时候嚼的蒜瓣,就是它的根。”

萧靖觉得好笑,晋武帝居然连蒜苗都认不出来,比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好不了多少。

不然两人怎么会是父子呢?

在生活常识上,都是一样的天真,一样的匮乏。区别在于,司马炎有一个好脑子,而司马衷是天生愚笨。

此时的萧靖,压根忘记自己之前把蒜苗混进去兰草,狠狠地坑了亲爹一把的事情。他见亲爹的神色有些不好,还以为皇帝没认出蒜苗,因此觉得丢人。

晋武帝越看蒜苗越觉得不对劲,他急着追问道:“太子确定,这就是蒜苗?”

“就是蒜苗啊。”萧靖扯了两根蒜叶下来,递了过去,“父皇你闻闻,可不就是一股蒜味的?”

又臭又刺激的大蒜味,从蒜叶的汁液中汹涌而来,从鼻腔一路直冲到天灵盖,冲得晋武帝的心神大震,冲得他的记忆都回来了。那一日早上,他从皇后的宫中搬了最壮最肥的一盆兰草回去,满心皆是欢喜。

此时并非是兰花盛开的季节,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装逼的渴望。

身为一个心有猛虎,细嗅兰草的文艺男孩,那时候的司马炎低头深呼吸一口气,觉得这盆兰草的草本气味隐隐有些上头的。

他想,还挺好闻的,闻着有一点点开胃下饭。

现在,浓浓的蒜味再次包围着晋武帝的嗅觉细胞,勾起他昔日的记忆。前后对比越来越清晰,在极强的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之下,答案毫无疑问,慌得晋武帝的脸都白了。

难怪当时他觉得下饭呢!

那天他送给卫瓘的,压根就不是兰草,却是一盆肥肥的蒜苗。卫瓘早就奔赴边疆,也不知道这位老臣有没有发现那一盆“兰草”的奇异之处。

晋武帝捂着脸,觉得他太丢脸了。

自己没常识就算了,还拿着蒜苗去卫瓘面前装逼。

他在心中不断碎碎念:“只希望卫瓘没有发现吧……”

谁知卫瓘不但发现了,还在家书中说出来,误以为皇帝不喜他,劝说子侄辈都要夹起尾巴做人。当后人编写《晋史》的时候,把这一段神奇的故事都写进去了,来讽刺晋武帝的无知。

啊,一世英明就毁在这点破事上!

这时候的晋武帝,还不知道自己被后人编排成什么样子。他的心理素质不错,嗯,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的。

他理所当然地反客为主,还恼羞成怒,说要吃了太子在室内种的豆芽、葱、韭黄和蒜苗。

刚才这个熊孩子不是说请他吃饭吗?他现在就要点菜,不吃穷太子,他就不走了!

萧靖哭笑不得,怎么亲爹就跟小孩子的脾气似的,就差没在炕上打滚撒泼了。

“行,儿臣这就让人去准备。”萧靖朝孟冬招了招手,说了今天中午的菜单,“父皇要吃这几样,那就来一份小葱拌豆腐、豆芽海带汤、韭黄炒鸡蛋、蒜苗回锅肉。”

这几样都是他和张嫣吃惯的家常菜,跟东宫的厨子说了好几回之后,都做得不错,味道挺可口。

晋武帝摸了摸肚子,非常不满:“就一个肉?那也太寒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