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送靓妹妹(第2/3页)

他们就是为了抢钱而去的。抢钱就是唯一的目的,府兵想上升到将领阶层,可能性基本为零,这些人也不做指望。

要想约束住这些人,必须在战后有丰厚的赏赐,才能在作战时如臂指使。如果没有,那对不起,他们在战场上就会摸鱼,把抢劫抢战利品当主业,把打仗当副业。

反正家里有田,不慌。

府兵制度,说白了就是皇帝是大股东,士卒们手持员工福利股份,用自己的钱买公司股份,底薪低高分红。打赢了吃肉,打输了喝西北风。把战争当作一门生意来做。

而西魏与贺拔岳,现在缺的就是粮食、财帛!现在就是使唤不动这些府兵,又不敢降低待遇。

刘益守前世历史上,西魏攻南梁的江陵之战,那些府兵出身的士卒们,攻破江陵城后就甩开膀子劫掠,与那些流寇无异。

完全没什么“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自觉性,反倒是证明了“仓禀实则知礼节”的古话不虚。

当时西魏的诸多将领,其中不乏杨忠、于谨等名将,就完全约束不住士卒劫掠。只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连周宣帝宇文赟的老母李娥姿都是西魏军从江陵城抢来的。

西魏军是如此军纪败坏,要不是萧绎太废物,搞不好宇文泰这一战会阴沟翻船。战后很多南人从关中逃亡到北齐,一时间西魏的名声可谓是臭不可闻。

不仅是在政治上大大失分,也让北齐在攻略梁国淮南的时候少了许多阻力。

由此便可以看出当时的府兵制,其实问题是很大的,只是被一系列军事胜利所掩盖。

等到宇文护率二十万兵马攻洛阳的时候,府兵制度迎来第一次大考,在战术层面完全不能担当重任的府兵,被北齐的少量精兵以点破面,战略上可圈可点的周军因为战术上的完败不得不饮恨而归。

损失的辎重不计其数,被抛弃在路旁,延绵数十里。

瘸腿的府兵制度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直到北周武帝宇文邕打了“补丁”后,周军这才逐渐成为一支善战之师。

那次失败的种子,其实早在当初改制的时候就已经埋下,直到多年后府兵制度磨合顺畅后,北周军才渐渐在战术层面赶上并超过了老对手北齐。

如今贺拔岳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因为穷,所以无法提供士兵的全部装备(上次大战后损失殆尽),只能让府兵们自备装备,甚至自带狗粮!

同样是因为穷,所以迫切要出去抢;又因为要打赢必须士气高涨,也就必须用丰厚的赏赐许诺把士卒们吊着,不然这些人无利可图,随时都有可能哗变然后打道回府。

还是因为穷,没有钱又无法兑现这些赏赐,以至于现在府兵士气低落。

朝廷穷得叮当响,瞒不住明眼人。

可别把底层那些人都当傻子啊!朝廷能不能拿得出钱来,那些人是有预判的。

面对朝廷许诺的丰厚赏赐,大多数府兵士卒的反应都是:连修长安城的钱都没有的官老爷们,肯给钱我们发奖赏?

大部分人都是将信将疑。

归根到底,转了一圈回来,府兵制度推进受阻的原因,终究还是一个字:穷!

苏绰可谓是目光如炬,看透了现在改制困境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因为穷。

一切毛病都是穷病,一切闹腾都是缺钱闹腾。

“为今之计如何?”

贺拔岳沉声询问道。苏绰说了这么多,肯定不是为了发牢骚,贺拔岳不想听牢骚话,他只想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韦孝宽拱手说道:“主公,关中困苦已成定局。靠我们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唯有从外部找到出口,才能破局。如今府兵改制已经初有成果,不如边用边改。”

他就差没说对外开战了,只是放眼望去,都不知道要打谁才好。

“言之有理。”贺拔岳点点头,不置可否。

“主公,如今府兵困局有三:

一是鲜卑各部与关中本地豪右部曲无法协作,二是新编入的府兵本为农夫出身,武艺稀疏平常不能久战,三是府兵打仗并非因为军饷。朝廷不能许诺丰厚赏赐,则府兵作战意志必定薄弱。

兵员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倒是又产生了其他问题。韦将军所言不虚,如今不如选一弱敌,战而胜之,拿到财帛犒赏三军。

既可以练兵,又可以解困。朝廷有了威信,自然不缺猛士。

此乃破局之策。”

苏绰对着贺拔岳深深一拜说道。

很显然,他也认为韦孝宽的办法是好办法。或者说,再不动手,也实在是没招了。

无论怎么改革制度,财货与粮食都需要人去生产,去运输,去储存。这些物资是不会自己凭空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