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流言猛于虎(第2/3页)

他只是有些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萧绎在自己出征前后判若两人。

带着满肚子的疑惑,王僧辩来到江陵城的住处,找到了自己的三弟王僧智。与对方攀谈后才知道,近期流言四起,城内有人告发说王大都督想投靠建康朝廷。

王僧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萧绎是担心他自身离军队太远,然后这支军队就变成了王僧辩的“王家军”了!

王僧智建议王僧辩请辞大都督的职务,让王琳替代他。有句话叫疏不间亲,王琳的姐姐和妹妹都是萧绎的女人,其中一个还是贵嫔!还生了皇子!

或许王僧辩的指挥能力在王琳之上。然而若是论起跟萧绎之间亲疏关系,王僧辩他们家的人,是远远比不上王琳的。

当初王僧辩老爹王神念举家从北魏投南梁,那投靠的人可不是萧绎啊!而是萧绎老爹萧衍!

王僧辩的大哥虽然已经去世,但去世之前,都是在建康中枢当的官。没错,萧衍死后,王僧辩大哥王尊业就在建康朝廷赖着没走,继续在中枢为官。

名义上,那可是刘益守的属下!从这个角度看,萧绎猜忌王僧辩难道不合理么?

其实站在萧绎的角度看,他有猜忌之心很合理啊,再加上流言都传王僧辩要投靠朝廷,萧绎怎么会不担心呢?

既然是流言,那为什么不说王琳要反?独独只传你王僧辩要反呢?

是不是在准备谋反,类似的事情王僧辩无法为自己辩解,只能越描越黑。

你吃了几碗凉粉,要不要把肚子剖开让萧绎看看啊?这种事情哪里说得清,坏人的心剖开也是红的!

萧绎让王僧辩把军队带回江陵,已经是很顾及王僧辩的面子了。说得直白点,是萧绎感觉王僧辩这一脉已经尾大不掉,不方便公开翻脸了。

王僧辩一大家子都在萧绎麾下做事,正面看那是死心塌地,反过来看,又何尝不是权势滔天,架空了萧绎呢?

想明白这些事情以后,王僧辩不寒而栗,感觉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操纵着当前的局势。他自认为自己是老实人,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可是他向别人解释,表白心迹,别人就会相信么?

“兄长,把大军从襄阳城带回来以后,不妨向陛下请辞,把兵权交给王琳。将来陛下若是再启用兄长,兄长再出马也是不迟的。”

王僧智意味深长的对王僧辩说道。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王僧辩微微点头叹息道,感觉王僧智的以退为进之策很有道理。

有句俗语叫:贵人不能贱用。

既然萧绎猜忌不待见,那么退下来亦是不失为明智之举。等萧绎需要他王某人出马救火的紧要关头,到时候自然可以风风光光的再上位,比现在赖着不走引来杀身之祸要强多了。

王僧辩已然打定主意,回江陵后就请辞。

……

果不其然,萧绎大军主力在襄阳城下,什么事情都没做,白白消耗了许多粮草后,讪讪的退回江陵,把新占的两个郡拱手让出,屁股都没坐热。

回江陵后,王僧辩按照王僧智的建议,向萧绎请辞大都督一职,说自己身体抱恙,近期军情如火,担忧自己无法履行大都督的职责耽误陛下大事,故而退位让贤。

王僧辩说了王琳不少好话,又再三推辞萧绎的挽留。最终萧绎假惺惺的同意了王僧辩的请求,官职不变,只是不再担任大都督。

当来自不同渠道的消息送到临湘城的时候,刘益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僧辩乃是萧绎左膀右臂,他这真是说砍就砍啊。”刘益守难以置信的问王伟道。

临湘城府衙的书房里,刘益守把近期汇总的情报递给王伟看,其实后者早就已经看过了,也是对于萧绎那儿戏一般的操作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高手跟这种菜鸡对局,很多时候都会怀疑人生,弄不明白对方的真实想法。

“徐度送信过来说,王僧辩麾下兵马在城外混了许多时日,一次攻城也没有。他们以为是疑兵之计,就没有派兵冲营。

我估计若是把王僧辩被调回江陵然后被解除职务的消息告诉徐度,他肠子都要悔青。”

王伟忍住笑说道。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更何况当时军中无人可以主持大局。这其实是个击破萧绎大军的好机会,但是限于情报不明,徐度没有抓住这个好机会。

毕竟,他们也没想过萧绎会如此儿戏啊!能谨慎行事保住襄阳城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同样的,刘益守也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也没想到萧绎把王僧辩调回江陵后,还直接撤兵不玩了!

要不然,他早就派杨忠攻巴陵城了。到时候萧绎那边指挥混乱,怎么都要脱层皮,搞不好就被一波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