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大号废了练小号(第2/3页)
已经劝过一次的王僧辩不敢再劝,只得将老巢长沙郡的主力兵马调度到巴陵郡,心中惴惴不安,生怕朝廷大军奇袭长沙郡。
好在刘益守暂时没有对付萧绎的想法,也没有对湘州用兵的物资准备,王僧辩观察许久,发现朝廷大军的部署并无异动,这才放下心来。
然后发生的事情,就如同他预料的一样。
江州豪酋被朝廷大军招安。
反叛的藩王大军飞蛾扑火。
朝廷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江州的叛乱扑灭。其过程之迅捷,很是出人意料!
在王僧辩看来,萧纶等人与其说是被刘益守弄死的,倒不如说他们内部瞎折腾把自己玩死的。这也侧面证明王僧辩对萧氏藩王的认识是非常准确的。
那帮人,就不是干大事的料。趁着没沾到自己,躲得越远就越好!
“殿下,如今天子已退位,建康内部一阵变乱,刘益守的权柄又有加强。看来朝廷剪除藩王的动作不仅不会停下来,反而还会加快速度。殿下不可不防啊。”
王僧辩恳切说道。
萧绎叹了口气,无言以对。
他对于之前江州的局势反应太快,对后来建康的变局反应却又太慢!
在萧欢刚刚退位的时候,他就应该昭告天下,谴责刘益守为国贼,逼迫天子退位。
这样的话,哪怕他不可能把刘益守怎么样,也能对外发出自己的声音,团结一批反对刘益守的人,特别是建康城里那些因为刘益守而丧失权力的人!
朝廷不可能因为萧绎发几句“牢骚话”而千里迢迢派兵攻打湘州,自东晋以来,建康之外的藩镇谴责朝廷中枢政令的事情,早就是屡见不鲜了。
大家都是先公开对喷,然后再出兵“切磋”,最后才扑上去拼个你死我活。
没有谁会因为一句话不顺耳,就要耗费钱粮无数出兵讨伐。
这样也会显得刘益守治国无方。
公认的潜规则,就是先要批倒批臭,然后才能踏上千只脚。前面那个步骤要是省略了,就是典型的“不教而诛是为虐”。
有头有脸的人,做出这样的事情会很掉价的。
萧绎若是狂喷刘益守祸乱朝纲,随意废立天子,逼迫天子退位,那么刘益守就应该“自辩”,证明萧绎的那些话都是无稽之谈,而不是直接派兵过来让萧绎闭嘴。
如今萧詧已经伏诛,朝廷明面上的解释就是天子被萧詧下毒不能理事,萧詧做贼心虚起兵造反。
萧绎再去喷刘益守,已经晚了,不开口还好,一旦开口,便像是无能狂怒一般,反而让人看不起。
“殿下,朝中事务纷繁复杂,就不要说那些扫兴的事情了。今日这情景,可谓是‘帝子降于北渚’,妙哉妙哉。”
萧绎身边的王府记室刘谅,开口转移话题说道。企图把萧绎的注意力从政务转移到洞庭湖的景致上。
帝子降于北渚是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第一句,虽然这篇是名篇,也是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但……屈原描写的是秋天,如今都过年了,还说个鬼的湘夫人啊!
刘谅这是实在没话好说,灵机一动才想起这一茬来,希望同为文学爱好者的萧绎能够不要想太多烦心事,也真是难为他了。
“帝子”便是指“湘夫人”,因为或指其为“天帝之子”,或指其为“帝尧之女”,所以称为“帝子”。
萧绎是梁武帝萧衍之子,此时就在水边,刘谅来这么一句,倒也是恰如其分。
然而萧绎听到以后,立刻面色一沉,心情很快便从惆怅变为恼怒。
“你很高兴是吧?”
萧绎转过头,仅剩下的那只眼睛盯着刘谅,闪烁着寒光!
刘谅一脸懵逼,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正当他呆滞的时候,萧绎把他的衣服拉住,用力一扯,直接将其推到船舷外!
扑通一声,刘谅应声落水,看着船上的王僧辩等人心惊胆战!
“不许派人去救,谁去救,本王就让他永远待在洞庭湖里!”
萧绎环顾四周说道。
似乎是觉得旁人都不能理解自己,萧绎气急败坏的叫嚣道:
“湘夫人这篇下一句是目眇眇兮愁予,眇就是少目。本王对刘谅不薄,他竟敢嘲讽我眼瞎,你们说他该不该死?如此不应景的诗故意说出来,我看刘谅该千刀万剐才对!”
王僧辩和王琳等人瞬间无语了。
他们都是带兵打仗的将领,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湘夫人什么的,他们根本记不起来到底是啥句子。
就算王僧辩他们记得,诗篇中的“眇眇”到底是远眺还是少了一只眼,他们也根本说不上来,一切都是萧绎在自说自话。
二人喏喏的附和了几句,之后趁着萧绎不注意,王僧辩悄悄命人派了个水性好的士卒,将刘谅从水里救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