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3/3页)
历史上的唐代也确实有纸甲,还是一位节度使发明的。到了宋明两代,甚至成为标准甲式之一。
所以顾念刚才灵机一动,才想到了这个办法。
叶九思扬起下巴,回忆了下当时的情形,确实,后来换成年深,也是分了许多摞才扎穿的。
“那你让我把那些纸浸油又是为什么?”叶九思展开油花花的手指,旁边被‘剥’了衣服的那个小厮赶紧拽了布帕浸水,凑过来帮他擦拭手指。
“浸油可以增强韧性,让纸更坚固。涂蜡油也是同样的道理。” 顾念也同样张开满是灯油的手,猫爪似的朝叶九思隔空‘抓’了两下。他就没有叶九思那种伸手服侍的待遇了,只能自己洗手。
小世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还要再细问,门口的护卫敲了敲门,提醒他林国公已经出来了。
叶九思急忙带着顾念出去,正赶上林国公走过他门口。
林国公今日穿了件紫色大团花的常服,头戴卷纹白玉冠,清贵低调。他身形偏瘦,鹤骨松姿,满头长发和胡须俱都已经变成了银白色,山风鼓荡起他的胡须和袍角,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看到叶九思,林国公露出个慈爱的笑容,示意他跟在自己身后,便施施然朝外走去。
叶九思赶紧带着顾念跟了上去。
幸亏老头走路不快,顾念咬着牙也能勉强跟得上。他的步幅落在叶九思后面,却也正符合他现在“小厮”的身份。
各个静室内陆续有人走出,叶九思趁着转弯下台阶的机会朝顾念使了个眼色,顾念上前两步‘扶住’他,叶九思示意他注意右前方对面廊下那人,在他手上写了个‘卯’字。
顾念这才明白他叫自己过来是为了指认徐卯。
“还有,”叶九思板着白玉似的小脸,一本正经地道,“待会儿你记得跟在我后边,三郎说,今天让我照看着你的安全。”
顾念:………………
我现在就是个小厮,想站你前边也不行啊!
走下台阶,他便重新退回叶九思身后,悄悄打量起对面。
徐卯白面短须,气质儒雅,虽然唇边的法令纹随着年岁增长痕迹明显,却也算得上是个文质彬彬的帅大叔,风采依旧,此人年轻时毫无疑问是个美男子。
他面色平和,眸色温亮,看不出半点紧张或害怕的神色。顾念一瞬间甚至有些怀疑,到底是徐卯的心理素质太强大,还是他们猜错了,其实对方已经放弃了行动?
众人在距离祭坛最近的观礼席位站定,年深也跟在一个紫袍男人后面,越过众人走到最前排。
不用猜也知道,那人就是吕青。
顾念没见过吕青,好奇地打量了两眼这个在书里只当了四年皇帝的人。
吕青生得豹头环眼,颌下一把钢针似的黑色短须,颇有些武将的彪悍之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直接被契丹人吓得弃长安而逃。
想到他那完全没有担当的行为,顾念忍不住鄙弃地撇了撇唇角。
吕青身后,年深的旁边,站着一个腰挎长刀袍服上绣着对豸的红脸武将,没到传说中那种面若重枣的程度,只是脸颊两侧的区域仿佛刚被刀背刮过似的,泛着层血红色。
他不像吕青那样满身悍气,也不像年深那样冷峻凛然,反而像个好脾气的书生,一副和气好说话的模样。从站位来看,这人肯定就是传说中的墙头草马涼无疑了。
顾念他们所在位置的正对面,就是乐师们的位置,那里密密麻麻地坐了一堆人,同样穿着道袍,钟、磬、鼓、钹、笙、锣、笛……各色乐器应有尽有。
近百个道士盛装而入,最前面的那人,道服犹为鲜艳华丽。
起坛焚香宣咒鸣鼓,山顶响起悠扬的乐声,斋醮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顾念深吸口气,神经倏然绷紧。
作者有话说:
叶九思:我大哥说了,要把大嫂,不,顾司直保护好。
备注:1、纸甲:根据新唐书记载,唐宣宗时,河中节度使徐商发明纸甲,“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后周交战,“民间又有自相率、以纸为甲、农器为兵者,号白甲兵。”(《南唐书》卷三)。历史上曾有地方官申请一百套铁甲换五十套优质纸甲的记载。纸甲对防御远程射兵器很有效,甚至能抵挡燧发枪。对刀剑的劈砍防御效果也不逊色于铁甲,且耐南方潮湿天气不生锈,只是耐用度不及铁甲。直到后来的明清时期,纸甲仍然活跃在战场上。
纸甲是以纸和布(绢、木棉)为材料制作而成的铠甲。根据明人记载,“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捶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宋代则有很多记载当时很多纸甲是用陈年账簿即废纸制造的(北宋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卷12云“诏委逐路州军以远年账籍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