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离别的一刻终归是会到来的, 尤其姜奶奶一行人已经在府城停留了太多日子了,要不是早先托钱氏商行的人帮忙捎带过信件, 没跟着一同出门的姜家人恐怕都要以为出什么事儿了。
在吃完火锅的次日一早, 姜家人就离开了。
他们并没有让安卉找钱氏商行的人帮忙,而是跟姜表哥那边联系上了,两拨人打算一起走。对于这个打算, 安卉虽有些惊讶但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这年头的交通情况摆在那里,要是佟氏族长有意在这一路上对姜表哥再度进行洗脑,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出岔子。
而她奇怪的是,佟家那边的人居然答应了。
呃, 主要是不得不答应。
安卉穿越至今, 出门的次数其实还是不多的。早先还没有钱大富这个vip客户时,安卉是完全不出门的, 也就是认识了钱大富后,托胖子的福, 她才从昌平镇到了洛江县县城里,又从县城到了府城。
在有专车、专船甚至专人伺候的情况下,安卉都觉得出门是个格外麻烦并且累死人的事情,那要是没有这些待遇,出门可不光是劳累, 还要费钱。
简单的说, 就是佟家那边的钱不够花了。
早先佟家人虽然知道姜表哥参加乡试,但身为族人的他们其实并不清楚乡试的具体情况。姜表哥那种冷情的人也不可能跟平时没什么来往的族人闲话家常。这就直接导致了佟氏族人的预判出了问题,以为就是考一场, 他们提前两日去,在府城待个三五天的, 就能把人带回来了。
万万没想到啊,不光是乡试的时间长得令人咋舌,姜表哥作为对乡试并无把握的人,居然不是一考完就跟着他们走的,而是要等到放榜以后。
按照姜表哥的想法,做事肯定是要有始有终的,就好像他已经是寒窗苦读十年了,没把握也要下场试试看,说不定这一届没成但下一届就成了呢?那考都考完了,他肯定是要看一个结果的,哪怕他自己考中的希望不大,还有他的同窗和其他相识的人。他这人的性子是比较冷漠的,但这种冷漠对于家人来说是难以接受,可一般的同窗其实并不是很介意他那个性子。
年纪轻,又是背井离乡的孤身求学,再说他那人确实是有些才华的,因此就算对于旁的琐事漠不关心,多数人还是会觉得他只是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放到了学习上。
不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吗?
这种人放在府城的各大书院里,不能说比比皆是,但反正谈不上有多稀罕。
而且姜表哥年纪小是真的很占优势的,一同下场考试的秀才里,很多都是能当他爹的年纪了,哪怕不会刻意谦让着他,也不会因为他那冷淡的性子跟他计较的。
姜表哥其实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打算等放榜后,跟那些考中的准举人老爷们道声喜,最好能再求教一番。横竖中举的人心情本就好,他本身年纪小,又把礼数做周到了,对方肯定愿意指点他一番。
事实上他想得一点儿都不错。
就不说原就脾气极好的苏举人了,连余耀宗这种动不动就能把自己的肺气炸了的小心眼,面对姜表哥态度谦卑的求教,他也很大方的指点了一二。
只能说,得亏安卉不知道这一茬,不然只要一个眼神,这人估计又该气炸了。
不过这一次,考上了举人的余耀宗和苏举人,并未一同前往洛江县。他们当然也想衣锦还乡,但比起给家里人报喜,各种拜谢和宴请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譬如说,曾经资助他们去府城念书的洛江县前任县太爷,也就是被安卉誉为铁脑壳的那位爷,他虽然早已离开了洛江县,但当初若不是他,确实就没有这些事儿了。如今,被资助的人中,有两人考上了举人,那是肯定要当面谢谢他的。
幸亏铁脑壳县太爷没跑远,梁曲县嘛,一天的路程罢了。
当然除了那位爷,还有书院的先生、其他前来拜访的学子等等。姜表哥之所以可以一走了之,是因为他压根就没考上,走就走了呗,别人也不会在背后议论他。但假如这两位刚刚高中的举人也这么一走了之,保不准就有人在背后嘀咕什么飞黄腾达就不认人了之类的。
九十九步都走了,真的不差这最后一步了,反正礼多人不怪,把所有的礼数都给全了,也好叫人没法挑刺。
这也是为什么余耀宗在得知自己考中后,第一时间跑去安家找安父的原因。只是他没想到,他是把安父放在第一位的,可安父完全没把他放在心上,半点儿都不带惦记的。
所以,余耀宗决定先把其他人搞定,最后再回来找安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