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帝国余晖(二十五)(第2/3页)
以他的性格和李氏王朝的党争劣性根,假如活到战后,必然跟上次一样,鸟尽弓藏,能活着被流放至偏远地区已是最好下场。
事实上,不管是陆离,还是李舜臣,都下意识默认,打完顺天之战,便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了。
【征发浙陕湖川贵云缅南北兵通二十二万一千五百余人,往来诸将及任事人三百七十余员,粮银五百八十三万二千余两,交易米豆银三百万两,实用本色米数十万斛,诸将赏银三千两,山东粮二十万斛。】
根据原历史的官方记载,简略来说,这场战争总耗费为银八百八十三万五千两,米近百万斛。
在经历张居正主持的考成法、一条鞭法及清丈田亩等一系列改革,大明财政问题得以舒缓,堪称中兴——
户部岁入四百三十五万两,收支相抵后,每年结余约八十五万两。
不过,期间得保证国家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亦或者,皇帝不大兴土木,搞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
也就是说,保证财政十年不亏,府库充实的情况下,才能支撑这场战争。
可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万历皇帝最喜欢的福王,婚礼耗费三十万两,营造府邸用去二十八万两。
此方世界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志怪因素,这一点确实没错,但大环境并未改变。
这场战争让本就有着内忧的大明,不断拿万历前期积累的财富,填进这个大窟窿里面,且明面上看不到好处——
绝大部分朝臣及所谓的清流,都认为此事和明朝无太大关系,故而态度异常消极。最初开战,也就万历皇帝和兵部尚书石星,两人是明确表态要抗日援朝。
当然了,石星还是没能坚持住,后期沦为主和派,两边都没能讨好,下狱论死。
钱粮不够。
靡师耗饷。
哪怕身处前线,陆离这个总兵依旧能够或多或少听到此等论调。
再一个原因则是,万历一朝爆发了一系列,如争国本的政治事件,万历皇帝和整个外廷形成对立。
不管对错,不问利弊,只要皇帝支持和主导的事情,外廷和清流舆论就必须反对。
至于究竟如何,谁关心?
大明将士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抛头颅洒热血,客死他乡,后方却为了反对而反对,否定他们的功绩。
在前线,各大派系互相算计,抢功夺权、诬告成风。
而倭人愿意主动退让,安有不答应的道理?
虽不知杨镐、邢玠如何作想,但陆离能够猜到,他们想要体面收场,给朝廷一个台阶下,让皇帝高高兴兴结束这场对外战争。
嗯……德川家康也想体面。
不要来自大明的公主来日本和亲,也不要李朝王子作为人质,给一些土特产就好,这样也好粉饰一下。
可董一元却表示,自己无权做主,得请示杨经略、邢军门,并暗示:
土特产大概率没有,你们得把姿态摆低,有过上次不美好的经历,远在京师的皇帝陛下没有那么好骗了。
当时,双方使团以及幕后大佬通力合作,整出个东亚第一骗局。
秀吉当时觉得自己没有失败,坚持秀七条,可使者却知道内情,在午门楼拜见万历皇帝,一叩到底,恭敬献上伪造的《关白降表》。
当时万历皇帝一看降表,语气低三下四,唯恐触怒龙之逆鳞的姿态,心里很是满意。
毕竟他富有四海,金银珠宝都不在乎,就要一个面子,既然秀吉这个日本关白给了,那自然一切好说。
趁着心里高兴,万历还兴致勃勃问了使者内藤安如几个问题。
为何侵略朝鲜?
战败后怎么赖着不走?
答案也非常公式化:李朝阻挡我国向大明进贡之路,留守沿海,是祈求大皇帝陛下给予封赏。
最终,使者内藤跪在地上指天发誓,说它们一定顺从天朝上国的意愿,洗心革面……
万历一高兴,无比大度,相比于秀吉异想天开的秀七条,他只提了三个要求:
一、全体倭人都回本土。
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但不允许通贡。
三、永生永世不得侵略大明属国。
没有惩罚,无需赔偿,只要回到战前状态即可,一切都当没发生过。
结果……天朝这边大度,还组织了盛大的仪仗,渡海册封秀吉:
蟒龙衣、玉带、翼善冠、大明地图、武经七书等册封礼品,船头还竖了一面大旗【調戢两国】,此外又装着两百七十七匹辽东骏马。
但到地方以后,秀吉早已被属下哄得不知东西南北,哪里认为自家打了败仗。
自然是觉得大明皇帝已被他所折服,端着架子,懒得迎接使团,还把他们晾在伏见山上,不通知会面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