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晕倒(第2/5页)

“除了灶神庙之外,我们当年还在这巷子通往灶神庙的窄道里找到了康素琴的一只绣鞋,应该是她被劫走之时留下的——”

秦缨回忆道:“我看过江仵作留下的验状,当年三位死者之中,康素琴的身量是最高的,有将近五尺高,虽说对男子而言不算太过,可康素琴被当劫掳走并未挣脱,也未吸引来附近民居之中的百姓注意,足见凶手将康素琴挟制的极厉害,凶手至少不是体弱多病之人。”

赵庆应是,“当年我们也是如此想的……”

秦缨又道:“虽说三位死者都住在城东,但三处案发之地并不算近,凶手选择受害者的目标也十分明确,要在短期内找到三位特征相似的死者,很不容易,再加上踩点和跟踪死者路径,要花的功夫极多。”

谢星阑看着眼前的小巷若有所思,这巷子未经大改,与隔壁热闹的长兴街相比显得格外僻静,而康素琴归家的路上,也只有此地最容易下手,他很快道:“去罗槿儿家的旧书铺子看看,再往发现罗槿儿尸体的地方看看。”

罗槿儿乃是第一位遇害者,秦缨也正是从罗槿儿的验状之上发现了此案古怪之处,赵庆应是,“罗槿儿家的铺子便要往安民坊去了,罗家住在安民坊以东,他们的铺子当年在安民坊以西靠近御街的甜酒巷里,虽是卖旧书,但他们做生意实诚,很得许多家贫的学子和读书人喜欢,在那一带还算颇有口碑。”

前次谢星阑和秦缨已经去过安民坊罗家,但并不知道他们的旧书铺子在何处,赵庆和朱强寻路,又因罗家开了新的书局换了铺面,也寻了半晌才找见,刚走入巷口,便见如今的甜酒巷变作了一条文玩书画街,两侧的铺子多以文玩书画为主。

不多时,赵庆在一家瓷器铺子之前勒马,“大人,县主,就在这里了,这就是当年的罗家铺子——”

铺子换了新主人,掌柜的见有官差停在门口,面色陡然一变,慌忙迎出来行礼,“诸位大人来此不知有何贵干?小店做的都是正经买卖。”

谢坚摆了摆手,“不管你的事。”

掌柜的大松了口气,谢星阑这时上前问道:“这条街上的本来就都是这些铺子?”

掌柜的恭敬道:“启禀大人,不是的,早些年这巷子里什么铺子都有,也还算热闹,后来渐渐兴起了别的街市,此处人就变少了,后来这里两家文玩铺子做出了名堂,大家都说买文玩来这里准不错,于是其他书画文玩店家也都搬了过来,久而久之此处便变成了如今这模样,小人的店也来了五年了,虽然平日里人不多,不过做咱们这一行的,本来平日里也多是冷冷清清。”

秦缨跳下马车前后转了转,未看出何种古怪,没多时一行人又往发现罗槿儿尸体的桥洞行去,赵庆在前道:“发现尸体之处在安民坊西南的一处桥洞,那桥洞不比兴安桥,其实当年都已经要废弃了,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桥面生了裂痕,敢走的人不多,久而久之连荒草都生遍。”

甜酒巷以西的长街临着御道,是最为寸土寸金之地,众人虽行在后街,仍能听见御道上贩夫走卒的叫卖和车马辚辚之声,沿着后街往南行两炷香的功夫,便到了赵庆说的桥洞,只见十年过去,那处横在秋水渠之上的石桥已经坍塌,塌方的石块伫立两侧,只有水渠处的石方被清理干净,此刻石块之上苔藓浓绿,杂草野花生机勃勃。

赵庆道:“就是此处了,当年石桥还未塌,顺着石阶也能下去桥洞之下。”

秦缨走到近前探看,“这样的地形地貌,郭仲耘做为有经验的捕头,怎么能说这里便是第一案发现场?而金文延若是顶罪,那很显然此处漏洞极大。”

谢星阑道:“金文延当初东躲西藏,也有许多人看到了他的踪迹,只怕是编不出别的谎话,所以干脆就说这里是第一案发之地。”

谢星阑如此说完,秦缨立刻转身打量周围,此处石桥虽是坍塌荒芜,但不远处还有一座足够六辆马车行过的白玉石桥,而距离御道,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南边虽有一片民坊,但北面与东面却皆是闹市,尤其临近御街的更是热闹非凡。

秦缨道:“我记得卷宗上说,发现罗槿儿的尸体之后,也走访了多人,尤其南边的民居,许多人的洗衣淘米水,都是倒进秋水渠的,有两户院子甚至就在石桥桥头,但没有人在前一夜听见异响。”

赵庆面露愧色道:“当年我们也觉得古怪,但金文延生的人高马大,罗槿儿却十分瘦小,他说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将罗槿儿制服,郭捕头便觉得也算合情合理。”

秦缨狭眸,“可惜金文延的妻女自从案定之后便再无音讯,否则还能探查金文延到底为何认下此等死罪,而你们那位郭捕头,玩忽职守是没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