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夜访(第3/4页)

……

酉时过半,小雨初停,谢星阑黑着脸从鸿胪寺出来。

一旁谢咏道:“公子,鸿胪寺也没有找到图稿,难不成真的像适才那主簿说的,图稿弄丢了?”

谢星阑狭眸,“你可记得昨日我们在礼部,未找到图稿时那员外郎如何说的?”

谢咏迟疑道:“礼部也未找到黄庭的图稿,不过那员外郎说,图稿很有可能在别的衙门,又说黄庭的图稿十分稀贵,若后来赠与私人,很有可能图稿在黄庭自己手中——”

刚说到这里,谢咏顿时恍然,“鸿胪寺这人不对劲,黄庭的图稿这样稀贵,他便是为了撇清责任,也该说图稿在别处,可他却一口咬定图稿丢了……”

谢星阑冷笑一声,“去查这个主簿,再查鸿胪寺卿傅仲明这几年来的政绩官声以及后宅大小事,但凡觉得古怪的,都一并禀来。”

谢咏应是,又问他:“采买祭品的人没找到,威远伯府和简尚书府,近来都没有逝者过忌辰,去了其他几家府邸,他们也说无人过忌辰,眼下如何办?”

谢星阑淡声道:“要么是真没有主子过忌辰,那采买祭品的丫头,是家里仆从祭奠自己的亲人,那便与案子无关了,但也有可能,有人在说谎。”

暮色四垂,谢星阑看了眼天色道:“派人留意着,如今先查鸿胪寺之事。”

谢咏应声,谢星阑马鞭一扬,直奔着安政坊的谢氏将军府而去。

江州谢氏在前朝时极负盛名,不仅出过多位宰相和皇后,其门生故旧也遍布天下,但到了本朝,跟随李姓皇室打天下的世家过多,他们各个封侯拜相,谢氏却逐渐衰微,直到谢正则弃文从武,以军功得先皇帝青睐,谢家才在京城贵族间有了立足之地。

他年纪轻轻便加封三品镖旗将军镇守原州,在贞元三年的丰州之乱时,第一个率军北上勤王,后来与定国大将军郑明康一起打跑了叛军,自此,谢正则正式成为了贞元帝的左膀右臂,可谢正则辛辛苦苦在军中攒下的人望,很快就被他构陷忠良的手段败坏了。

彼时贞元帝正在和郑太后一脉斗法,谢正则雷厉风行的狠辣手段,正好是贞元帝手中最利的刀,他被封为金吾卫上将军,替皇帝铲除异己,在朝中树敌无数。

谢星阑便是在他最臭名昭著的那年被他收养。

到他死之时,没人记得他征战沙场的功绩,只一句朝廷鹰犬、奸恶弄臣,便将他钉死在史书的耻辱柱上。

谢星阑在府门前勒马,又去看那朱漆有些斑驳的匾额,他始终不知谢正则是为何而死,但谢正则不在这么多年了,这块敕造的匾额未被摘下,朝野百官看到这道御笔亲书的牌匾多少会忌惮三分,否则这府中的孤儿寡母,早被吃的骨头都不剩。

将马鞭扔给前来迎接的随从,谢星阑大步走上台阶,可还未进府门,青石板长街上响起了马车驶来的声音,谢星阑驻足回头,眉头微微一扬。

谢咏看到了谢坚,出声道:“公子,是云阳县主。”

谢正则还在的时候,将军府便门庭冷落,这几年,更是少有权贵来访,眼下夜幕将至,秦缨却乘车而来,谢星阑心底涌起一股子怪异之感。

马车刚停稳,秦缨便一跃而下,她利落上前,“谢坚说你天黑时分才会回府,我果然来的正巧,可去过鸿胪寺了?”

谢星阑点了下头,秦缨秀眉一挑,“看样子是没有收获。”

谢星阑脸黑如锅底,怎么看都不像有进展,但令他意外的是,秦缨接着说:“我已猜到你去鸿胪寺会扑空了。”

谢星阑蹙眉,“昨日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秦缨目泽微暗,“我也是在两个时辰之前猜到的。”说着话,她抬了抬下颌示意府内,“我们要站在大门口说吗?”

谢星阑这才道:“入府吧。”

将军府从前是亲王府,在皇城根下的安政坊,不逊于任何皇亲国戚的宅邸,后御赐给谢正则,足见从前贞元帝对其多么器重,但秦缨踏入府门的那一刻,目之所及却尽是萧瑟,和此处比起来,临川侯府那点儿冷清便不算什么了。

一行人沿着灯笼次第的廊道往西走,但诡异的是,将军府被这廊道一分为二,廊道西边偶见灯火,廊道以东,却黑沉沉地一点光亮也无,楼台画阁掩在夜色之中,凉风拂过,似有鬼影憧憧。

秦缨眉头微拧,外间传闻谢星阑将养母气病在床,可眼下瞧着,好似不止气病而已。

她敛下心神,跟着谢星阑进了一处院阁。

此处院内遍植梅树与翠竹,这个时节葱茏苍翠,终于见着点人气,待进了上房门,便见是谢星阑的书房,写着“含章”二字的匾额高挂在堂上,而在书房西北角,竟设着一座佛龛,龛内供奉着菩萨雕像,袅袅沉檀,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