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5页)

若是他敢说话,就给他的嘴也堵住!

船夫下人们老实些,惊恐不安地围成一团,被兵丁驱赶着进了荒宅,分别关进了几间破屋中。

姚掌柜跌跌撞撞进了屋,见屋子里已经绑着了好几人。他定睛一看,那团显眼的红,可不正是被捆成粽子般,用破布巾塞住了嘴的秦禧!

码头上,兵丁飞快搭起了跳板,跳上了船。不多时,船舱里传来阵阵吵嚷,打斗碰撞声。很快,里面就安静了下来,首领走出船舱,朝着立在岸上的赵寰,遥遥打了个手势。

十艘船,几乎毫发无损,全部掌控在手。

赵寰不错眼打量着客舟,对一旁同样看得目不转睛的甘岷山说道:“走,上我们的神舟!”

我们的神舟啊!

甘岷山爽快得仰天大笑,这时也不怕冷了,忙不迭跟在了赵寰身后:“赵统帅,这船以后就给我们了?”

赵寰要的不是船上的宝贝,她要的是船。拿了这些船来,让北地能自己造船。她豪气冲云天,大方地道:“说了给你们,就给你们。以后,这十艘船,全拿来当做北地船坞的样品!”

甘岷山兴奋得手舞足蹈,冲进船舱到处奔走,这里看看,那里摸摸。

赵寰真是大手笔,将如此贵重的大船,全部给了他们,由他们拆分,学习,绘图。

他甘岷山领了这个差使,打造出了北地的神舟,定能在史书上留下一大笔!

每艘船都看了一遍,将船上货物的账册收好,赵寰心满意足下了船。

此时尚富贵急匆匆赶回来了,道:“赵统帅,他们都已经移走,分别关在了几个地方。船上的船夫,随船的匠人已经找了出来,解了绑,给他们送了吃喝,让他们先稳稳神再说。”

船夫都有航海经验,要是行船途中出了故障,得靠匠人抢修。随船工匠对整艘船的技艺,必须了若指掌。

赵寰以后还要用他们,哪会让他们吃苦,闻言点了点头,道了声辛苦,“船上的货得看好了。”

尚富贵忙应了,一言难尽地道:“他们真是......唉,真不知是蠢,还是野心太大。他们只怕将南边的货都搜刮一空,这么多的丝绸瓷器珠宝头面,也不怕我拿不出那么多钱财货物与他们做交易?”

赵寰沉吟了下,道:“我们能这般想,他们也能。密州离高丽,东瀛都不远。他们若是打算顺道到这两地去做买卖,货物就不算多了。”

尚富贵恍然大悟,道:“从明州出发,到东瀛还近许多。南边竟然就没想过,早些启动海贸么?”

赵寰冷笑道:“他们肯定想得到。除了逃命快,其他的事情,至少得商议个一年半载。金人南下的时候,民船商船都被征调去做了战船,对沿海一带的海商打击很大,一时也难缓过来。等稍微安定一些,他们都在忙着争权夺利,哪顾得上这些。你看这些船,都成了蠹虫的私产。再说,朝廷以前做海贸,从这一块收到的赋税,却不算多。大头的部分,都进了底下那些官员的口袋。朝廷有其他的赋税,这一块他们还没尝到过甜头。等到他们没办法的时候,会重视海贸。”

赵寰启动各条商道,一是为了赚钱打仗,二是为了有钱支持其他的发展。比如修路,河道河工,教育,女婴的补贴等等。

待到天下太平了,赵寰要将赋税的最大支出,用在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以及其他各项技术研究上。

金银珠宝,锦衫华服不能当饭吃,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重要。

如今粮食产量太低,一亩稻谷,最高的亩产不到四百斤,平均下来,在丰年时就三百斤左右。去掉三成的壳,只剩下了两百出头点大米。

朝廷就算富裕到不征收粮食,但必须从他们手上买粮,保证常平仓中,有足够的储备,应付荒年以及各种灾害,平抑粮价的拨动。

在靠天吃饭的大宋,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除非能提高粮食产量,百姓都能吃饱,其他工业跟着发展,自然而然会促进商业发展。

尚富贵与南边的官员打过交道,对他们的做派深有体会,仔细说了秦禧的事情,“除了秦家的船,另外一艘大的客舟,是清河郡王张俊的船。还有一个姓杨的,我问到了,他是杨存中的堂兄。赵统帅,你可要审问秦禧?”

赵寰笑道:“我审他做甚,除了他们这几家,也没有别人有这般大的手笔了。这些时日,劳烦你费些心,将这些货,前去高丽东瀛走一趟,从高丽换粮食,东瀛则要他们的硫磺。”

从高丽换粮食,尚富贵懂。但从东瀛换硫磺,他虽不大明白赵寰的用意,却不敢多问了。

上次走邓州一趟,尚富贵赚了不少钱,他看着眼前的船,眼前都是金子在闪。

这趟出海,赵寰还留给了他精兵随船护卫,哪还怕什么辛苦,当即深深作揖施礼:“多得赵统帅不嫌弃,让在下接了这几趟买卖。赵统帅放心,我定会走好这一趟,账目清楚,不辜负赵统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