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立人设(第2/3页)
她传递给安陆侯夫人的信息,不是斤斤计较银钱,是说话算话,别以为她年轻就耳根子软。
简而言之,心里有数,口中不虚。
安陆侯夫人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当意识到对方有主见,不好拿捏的时候,谈话就会十分顺畅。
“一千便一千,只是园子里的东西,修之前都得登记了。”她开始计较细节。
程丹若微笑:“两家是邻居,花花草草的何必计较。你们花力气修了园子,我也不占你们便宜,这十年里,园中新种的花草果木都是你家的,租期到后,若您家不移走,退您半年租金。”
钱不多,但十分体谅他们家的情况,安陆侯夫人不由满意。
“那就这样。”操持一家生活,由不得磨磨蹭蹭,她立时道,“何时签契书?”
程丹若唤人:“竹香。”
“欸。”竹香掀帘入室,垂手听命。
程丹若将交易的内容简单说了,让她传话到前头,请靖海侯的幕僚写契书,完了拿过来让她们签。
高门大户,都有这种专精律法契约的幕僚,写契书轻车熟路。
不多时,竹香便将一式三份的契书取来,交由两人过目。
二人仔细看了,见详尽完备,就叫人磨墨签押。
这是涉及到两家的契约,安陆侯夫人带来了安陆侯的印鉴,再签上她的姓氏。
程丹若这边,自然也只写了一个“程”,但她拿出的印鉴却很特别,是一对组合印章,两个长条的印章用金箍合住,就是正方形的印。
一半阳文,一半阴文,合起来是“玄鉴丹衷”四字。
安陆侯夫人瞧见,不由赞道:“你们这方印倒是世间独一份。”
玄鉴为明镜,《淮南子》说,“诚得清明之士,执玄鉴于心”,暗合谢玄英的清臣之字。
丹衷为赤城之心,元人有词曰“总道平生襟量,一片丹衷为国,不负幕中筹”。
不止表达了高尚的情操,又暗合两人姓名,阴阳之道,委实难得。
程丹若笑了笑,三份契书上都盖了骑缝章,将其中一份交给她:“夫人收好。”
安陆侯夫人小心折拢,塞入袖中。
程丹若自己收好一份,剩下的交给竹香,让她再跑一趟,让靖海侯府的管事拿去官府备案。
“这两日,我便叫管事去园子里清点登记。”程丹若办事周全,“夫人这边也麻烦派人帮衬一二。”
“这是自然。”牵扯到银钱,再小心都不为过。
*
契书签好的第二天,陆家就派人送了租金,三十张一百两的银票。
程丹若锁进柜子,霸占了谢玄英的书房。
她要翻贺帖,拟定宴席的名单,还要和谢家的管事商量修缮的琐事。
他们定下了修理的章程,具体从哪里开始修,还得找工匠看过,具体改成什么样式的,也要他们定夺。
至于土木的材料钱、移栽花木的钱、人工钱,管事报了单子上来,说是给她过目定夺,实际上没什么发言权。
不用谢家的人,难道还自己去大街上找吗?
程丹若的主要工作就是拍板。
别小看这活计,每件事儿都是几百两银子挥霍出去,敢不敢拍板花钱,能决定花多大的钱,无疑考验在家中的地位。
程丹若做决定的速度,惊到了不少人。
她只要问明白了,觉得有道理,就会立马发话去做。工匠送上来的样式,基本只留一夜,夫妻俩商量两句就能定下。
慢慢的,底下的管事仆妇就更恭敬仔细了。
二月中旬,修缮新宅的事就正式启动,新家里每日工匠进出,热火朝天。
正好寒食节将近,程丹若给周围的邻居送了冷盘,表示接下来多有打搅之处,大家多包涵云云。
这样知礼数,自然收获不少称赞。
而程丹若也腾出了空,预备三月的宴请。
不好请在侯府,也没法请在新家,她原本的意思是在京郊借一处园子,就好像王家的梅园,如果谁家有牡丹园或者芍药园,借一天摆宴席。
但此时百花还未到盛放的季节,总有些不如意,价格也昂贵,她看着不喜欢。
反倒是初春季节,草长莺飞,郊外开阔的风景更让人舒畅。
她想了想,还是决定直接办在野外。
谢家在近郊有庄子,程丹若问靖海侯借了地方,在庄子和京城中间寻了一块平坦的草坡,准备直接搭棚子。
大户人家的野外活动不少,红白喜事更多,扎棚子是司空见惯的事,想要什么样的都给扎出来。
程丹若请他们扎了很多篱笆屏风,寻常屏风大小,用竹子、柳条、藤蔓扎出疏落的参差,能有图纹花样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