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疑苗蛊(第2/3页)
但点上了灯,皇帝却没留下,又回光明殿去了。
隔日,东厂提督送上了完整版的八卦。
毫无疑问,当场讽刺柳氏的就是昌平侯夫人。冯少俊流落苗寨,吃足苦头,到头来人人只知谢玄英,难免叫她气闷。
而后来在花园的人是张氏。
她为昌平侯夫人辩解,说“母亲并非赌咒,乃是苗人所为,逆首死于烈火,以命相咒,这才让谢郎无故中箭”云云。
张佩娘当时人在贵州,冯少俊又亲眼目睹了白伽自焚,她的话比昌平侯夫人更有说服力。
且神神鬼鬼的事,说不清楚,没法解释,皇帝听完都有点动摇。
他叫来冯少俊,先问问他最近好不好,新职位习不习惯,这才问起苗人的事。
天子垂问,冯少俊不敢说谎,如实描述了白山的阴兵不惧刀枪的表现,也说在苗地,每个寨子都有蛊婆,土人亦畏如蛇蝎。
再想想,中肯道:“不过,并非所有药婆皆行事鬼魅,程夫人与宁洞寨的药婆交好,讨问了不少苗药。”
他本意是卖个好给谢玄英,然则听在皇帝耳中,完全变了味。
莫非真有其事,程丹若才求医访药?
“我问你,苗人下蛊诅咒三郎一事可属实?”他单刀直入。
冯少俊巨尴尬。这个秘密就是他不小心说漏嘴的,没想到母亲和张氏内斗,就这么说了出去。
“是,我等在寨中搜出了巫蛊……”他只能低头装死。
皇帝更糟心了。
*
贵州的夏天不冷也不热,山风清凉,重山苍翠,正适合出门。
程丹若数了数手头上的项目。
剿匪顺利,俘虏与日俱增,正好全部扔到永宁和安顺修驿道,杜功很能干,去镇宁州没几个月,就说服了两家长官司修驿道,虽然一家只有一个,可据说地势是咽喉处,直击要害,可以给他派点人。
书院有姜元文和金仕达,左钰编写的历史课本已初具雏形,辍学的学生们,在兵马的频繁调动下,认识到了上学的重要性,又复课了。
如今,永安书院已经有二十多名学生。赤韶、金爱、夕达英、安小娘子、奚小郎君组成小团体,活跃在城里的大街小巷。
而夕达英和宋小郎君蹲过大牢后,大家意识到了谢玄英的铁面无私,这群无法无天的土司子女,终于安分了。
论文写完,保温箱投入生产使用,稳婆们都培训上岗,惠民药局一切如常。
确定无事,安排出门。
谢玄英要去铜仁府,震慑一下夏天没事干的生苗,她也打算同去。
此时的梵净山已经建有许多佛寺,很值得旅游,啊不,参拜。
谢玄英对此十分怀疑:“你也不是信佛之人。”
程丹若只好说实话:“我没钱了。”
湖南到贵州的驿道一线,头一个要过的就是铜仁、思州、镇远三府。从大夏设置的卫所看,也不难瞧出这一带的重要性——平溪、镇远、清浪、偏桥四卫。
但条件所限,没办法修驿道,更没钱搞药材种植了。
谢玄英:“所以?”
“梵净山的气候也不错,适合种茶。”她道,“我打算拜访那边的佛寺,请他们考虑做茶园,佛茶自有销路。”
发展一个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脱贫。
黔东北有镇远古镇,水路发达,交通还算便利,缺的是合适的产业。古代不适合搞手工业,经济作物依旧是最好的补充选择。
佛寺家大业大,田产多,人也多,还不用交税,有的是钱。
让他们普度一下众生,不过分吧?
谢玄英沉思:“既然如此,我们悄悄去。”
悄悄的意思是不显身份,行李还是要带的,还是好几辆车的行李。
第一天,程丹若看着窗外的风景,享受夏日山间的清凉,感觉很好。
第二天,腰痛,头晕,屁股疼。
第三天……
“今天骑马,不坐车了。”她受不了马车在山路的颠簸,垫几层都没什么减震效果,还是骑马好。
第四天。
大清早的,马驿的马儿却都吃饱喝足了,夏栀子仰着脑袋,等待主人的到来。
可程丹若只是摸了摸它的马鬃,喂它吃两块糖,就站到了夏叶帷跟前。
正准备上马的谢玄英顿住:“怎了?”
“骑马有点累。”她说,“也不想坐车。”
谢玄英看看她,再看看马,握拳到唇边,轻轻咳了声:“你我共乘吧。”不等她回答,翻身上马,递出手掌,“来。”
程丹若把手递给他,借他的力道上马。
滇马耐力好,多个百斤不到的人不在话下。
她搂住他的腰,劲瘦结实,圈起来一点也不累,把脸贴在他背上,宽厚舒适,靠着不软不硬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