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4页)

“好。”姜蓁接过红霞手中的梭子,翻来覆去的仔细看了一遍,说道:“这梭子应该有办法改进,让它更快一点。织机应该也能再改一改。”

【等一等,我去给你找资料。】

【你们要是直接进入钢铁时代该多好,查资料也没那么麻烦了。】

【找到了,飞梭的结构图发给你了。】

【还有手摇式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踏板织机,缝纫机……都打包发给你了,但是!姜国没有棉花!】

【派人去找呗,人参都找回来来,棉花也不难的,往南方去找就行,南方有。】

【人参是找回来了,但医丑不会用啊,咱们直播间也没有老中医这职业,也不确定会不会把人补出问题来。】

【可以派人出海去找玉米、土豆、红薯,有这些高产的粮食,百姓的生活条件,才能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直播间的一群人已经歪到大航海路线上去了,姜蓁只是瞄了一眼,然后就把注意力放到了红霞身上,问起了她家里的情况,平日里可有什么困难。

乡民们期待的东西,就是姜蓁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家的日子,在乡里已经算是顶好的了,家里从没闹过饥荒。偶尔受到嘉奖,能免一年的赋税,还能攒下钱,给儿子聘妇,给女儿做嫁妆。我家小女儿没有左手,成亲要花更多的嫁妆……”

哪怕小女儿残疾,红霞的表情依旧是满足的,因为这个时代还有奴隶,对比起来,她们一家人至少填得饱肚子,不会受到虐待毒打。

姜蓁原本不打算问的,但红霞自己都不介意,所以姜蓁还是提道:“你家小女儿的手,是当初受过伤吗?”

“生出来就那样了。是我没照顾好她,让她在胎里带了伤。”红霞解释道。

“那你是个慈母。”姜蓁非常认真的夸道。

姜国有律,擅杀子,黥为城旦春,城旦春是辛苦的一种劳役,这和男子成丁再收人头税一样,是姜国保人口的一种手段。但很多老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又哪里养得活小孩,只要放着不管,刚出生的小孩就能病死、饿死……

不过姜国还有一个律法,怪胎和四肢残缺的婴儿,父母杀了不算犯罪。

红霞能把身体残缺的孩子养大,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个很善良的母亲了。

【姜王说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要多听听底层百姓的声音,看看她们生活的样子。】

【跟着阿蓁在都邑和蓝河县混,看多了歌舞升平,很容易就把这些苦难给忽视。 】

【任重道远啊,阿蓁现在还是太女,在其位谋其政,她有责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在红霞家里闲聊了一会儿,姜蓁临走的时候说道:“我知道有一种飞梭和新型的织布机,等工匠做出来了,我安排人给你送一套过来。”

“多谢太女。”红霞感激的向姜蓁行礼。

等离开红霞家里,姜王才好奇的问道:“飞梭是什么?”

“在梭子的端头加个小弹簧,中间加个小轮子,织布的速度会变得快很多。”姜蓁回道。

姜王是懂种田和织布的,只不过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就明白了了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总能有这些奇思妙想,把弹簧装在马车里就算了,居然还能装在梭子上。”

“说起来简单,但弹簧做起来可不容易,除了我的作坊,还没人能做得出来。”姜蓁说道:“我准备在有铁矿的地方,都重新修建一个作坊,还有煤矿……”

“我知道你心里有想法,但别着急,慢慢来。”姜王安抚道:“先把人头税和盐铁的事情弄完再说。”

把盐铁收拢之后,朝廷会设置盐官和铁官来管理,像是一个搞垄断的大国企。而君侯家里的作坊,就像是地方性小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卖给国家,再由国家统一定价卖出去。

姜蓁这么做,不是为了收割底层的百姓,而是为了对付卫国等人。因为在某些君侯的封地里,哪怕是盐的原产地,老百姓也吃不上便宜的盐,朝廷收拢盐铁之后,各地的老百姓吃盐说不定还会方便一点。

这事郭凡比姜蓁还重视。

在姜王和姜蓁到乡间收买人心的时候,郭凡在都邑里忙成了狗。

姜蓁刚回公主府找工匠商量飞梭和织机,郭凡就赶紧找过来了,“公主,纸作坊那边的产量一直提不上来,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再过两个月就好了,竹子泡不够一百天,怎么也要泡到八九十天吧。这个时间我是没办法缩短的。”姜蓁无奈。

“公主不是过阵子就要去蓝河县一趟吗?你到时候一定要去纸作坊看一看。”郭凡表现得比纸坊的工人还急。

“能教的东西我都教出去了。你别指望我看一眼就能让纸坊的产量翻倍。”姜蓁无语的吐槽:“你还真把我当有求必应的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