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3/4页)

虽然她上辈子,徐姥爷甚至还没到退休年龄,正是拼搏事业的年纪,但在这个时代,老人家已经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家里也不缺钱,结果退休多年反而又被拉出来干活,徐姥爷如此完全是支持他们的事业。

属实是全家总动员了。

被全力支持了的沈丽姝也心有愧疚,但又离不开徐姥爷的帮助,只好折中一下,限量销售,忍受着老顾客们抢不到黄金馒头的怨念,也不肯加大货量,让徐姥爷累着身体。

就这样抱着点矛盾的心情,愉快合作了大半年,等沈丽姝和小伙伴们紧锣密鼓筹备了几个月,烧烤店盛大开业前夕,徐姥爷也给他们送来了一个惊喜。

好家伙,老人家也跟着孩子们追求上进,扩大规模,这段时间连徒弟都收好几个了。

徐姥爷过去对收徒这件事相当谨慎,可以说都有些敝帚自珍,这么多年真正算他徒弟的,徐大舅算一个,徐虎算一个,徐二舅都不算,他跟徐力都只学了些基本功,徐姥爷真正压箱底、能称得上吃饭的家伙什,只传给能继承他衣钵的长子长孙。

亲儿子和孙子尚且如此,提外头那些沾亲带故想拜师的人,更是一概不搭理了。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徐姥爷现在继承衣钵的大孙子跑了,身边几个小一些的孙子,眼看着也是要送进城给外孙女使唤的,可以跟他学点手艺,但却没办法继承他的手艺并发扬光大了。

外孙们约莫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姝娘备用兵,应该没可能跟他学本事。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自家孩子都去奔更好的前程了,徐姥爷当然是欣慰的,但是让他看着自己一身本事无人继承,也很不甘心,老人家只好从侄孙中挑几个好苗子过来,手把手教他们厨艺。

老人家如今带徒弟,只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追求,没那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自然手把手教得很是尽心,跟当初教儿子和孙子如出一辙的用心。

徒弟们也学得很认真,吃苦耐劳又勤快孝顺,到了徐家就抢着干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让两个舅母乐得不行,徐姥爷也越发觉得他们是可塑之才,连手里的馒头大项目也开始带他们做了。

特意在烧烤店开业前通知沈丽姝他们收徒的事,就是在告诉他们,他老人家身边有了孙子和徒弟们使唤,生产力大大的提高,可以适当的提高馒头备货量了。

当然徒弟们还没有出师,真要把这个项目全权交到他们手里,徐姥爷还担心砸了自家招牌呢,所以重要工作还是他动手,重活累活就让徒弟们代劳,老爷子表示很轻松,工作量翻个倍也没压力。

徐姥爷如此机智,沈丽姝和小伙伴们当然也乐见其成,从善如流的增加了订单,这之后徐姥爷出品的馒头一如既往的品质绝佳,他们就更高兴了。

正是见识过徐姥爷身边几个小徒弟也很能干,沈丽姝才放心把炸黄豆和兰花豆的工作也交给他们。

兰花豆的步骤再复杂,肯定也要比馒头容易上手,有徐姥爷手把手教到,绝对没问题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镇上炸好送过来兰花豆和黄豆,一如既往的受顾客们欢迎。

只是这样一来,徐二舅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每天多了二三十斤的油炸零食,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好把它们转包出去的时候,开业活动结束了,店里备货量减少了一部分,加上有沈三伯帮徐二舅分担,增加的这二三十斤重量,倒也不算什么大事。

等沈三伯进城打工,徐二舅恢复了一个人采购送货的日子,但他投资的肉铺也顺利开张了,徐二舅只要在镇里把其他食材买齐了进京,路过外城肉铺叫上大舅哥,郎舅俩有说有笑的进城送货。

之前拉投资的时候,林大舅说得很好听,投资自己的肉铺,到时候需要的猪肉不用徐二舅动手,他们直接送货上门。

那徐二舅当然不会客气,该偷懒的时候就得偷懒。

也正好他进城的时候,肉铺已经过了高峰期,林大舅就算自己没功夫亲自送货,也可以让徒弟陪徐二舅跑一趟。

于是对徐二舅来说,有工作越轻松,工资还那么高,他好喜欢打工的!

但是对于奶茶小哥宋向民而言,小菜中的兰花豆和黄豆都变成现成的,他只要用大盆装起来,尝尝咸甜口味是否合适,淡了就再拌点盐,然后放操作台上,顾客需要多少就装几个盘,这的确一点不费事了。

可凉拌豆腐丝和皮蛋也同样受欢迎,这些却只能他是赶在营业前准备好。

尽管天还没热到饭菜一隔夜就变质的地步,最注重食品安全的姝娘也不想冒任何风险,自家只卖当天的新鲜食物,所以每天一上班,宋向民就成了各部门中最忙的那个,一个人煮甜品拌小菜,忙得脚不沾地。可等正式营业后,小伙伴们一个个忙成了陀螺,他这边反而清闲下来,可以悠哉悠哉的笑看大家忙成狗,拉满了仇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