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4页)

两个才几岁的表弟已经拜了镇上最有学问的林举人为师,爹娘他们说念叨严师出高徒,表弟们日后起码也是举人老爷。

舅舅家一出两个举人老爷,可就了不起了,他们这些亲戚都能横着走。

不过表弟们的福气还在后头,科举要出头,没个十年八载的只能做梦,像是他们的老师、大名鼎鼎的林举人,年近三十中的举人,长辈们都说是天纵英才。

王武私心想着,表弟们出人头地当靠山的好事,大概只有他的儿子辈能等着,他还不如期待一下表妹姝娘。

他听娘说,但凡跟着表妹做事的兄弟们都发财了,最开始是徐家的几个小表弟,后来是他家的表兄弟,而如今,也终于轮到他自己了。

王虎觉得他奶有些浮夸,只是因为那让他起鸡皮疙瘩的腻歪语气,对于进城做工这件事本身,他内心的激动却是远超所有人。

爷奶和伯父伯母们都知道,他进城给亲戚做工,吃住都在舅舅家,自己一文钱不用掏,每个月就能赚一千五百文。此外换季还至少发两身新的衣服鞋袜,一年四个季节,就是八套新衣服鞋袜,他一个人可穿不了这么多,家里兄弟以后都不用做新衣服,只管穿他的,如此又省了一笔开销;加上他不在家里吃饭,一年又省下几百斤口粮,这些换成钱也不少了,相当于他一年至少赚二十贯,可快赶上他们全家的进项了。

他们家在村子里,日子不算顶好,却也差不了。

家里没人生病,伯父们又都能干,一年到头也能赚个二三十贯,舅舅们还会在农闲时带他爹和伯父们去打零工,林林总总也能凑个一两贯钱,比村里其他人多了个进项。

只是他们家进账多,出账更多,几十张嘴吃喝拉撒,每年的盈余超过五贯钱,都算是个丰年了。所以他这一二十贯工钱,直接让家庭收入翻倍,瞬间成为村子里最富有的人家之一。

也因此爹娘爷奶、和伯父伯母们,才会统统都比过年还高兴。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按照姝娘和表兄弟们的说法,工钱都不算什么,只要干得好,奖金才是重头戏,就像表兄弟们第一次发工钱,工钱才几百文,奖金就发了好几贯。

第二个月的工钱和奖金倒是相差不大了,但那是因为工钱翻了几翻,若还按每天五十文算,那个月奖金同样翻倍。

王武现在还没那么远大的目标,每个月一千五百文的工钱已经让他欢天喜地了,但偶尔也忍不住幻想,如果奖金也跟工钱一样多,他每个月就能赚三贯钱,那他就不用回村里了,在城里娶妻生子、给表妹姝娘干一辈子,岂不是美滋滋?

可惜这么好的消息,爹娘却不让他告诉任何人,包括爷奶和兄弟们,他只能一个人在心里美了。

不用他娘和奶奶耳提面命,王武也十分清楚,能得到这个走出村子、去城里的机会,都是因为他有个好表妹,没有姝娘,他可能一辈子都要窝在村子里头,又怎么可能不好好表现。

王武意气风发,简单洗漱并吃过了肉馅角儿,就带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出发了。

他们村子去镇上的路程,跟从镇上去城里也差不离,所以天没亮就要起来赶路,要走一个多时辰,王武的行李和鸡蛋,分别被送他去镇上的父亲和大伯接过去了,因而一身轻松。他也是十四五的大小伙,倒也能勉强跟上长辈的速度,比预计还早了一刻钟,然后先去了趟王武姥爷家。

这次一起进城的当然不止王武,城里表妹很是雨露均沾,一家人都要整整齐齐,所以他大姨和小姨家的两个表弟,也会跟他一起。

此外还有姝娘姥爷家的一对表兄弟。他们之前跟着各自的母亲去徐姥爷家看表弟表妹时,跟那些人都打了照面,大家都算亲戚,按辈分也以表兄弟相称。

不过他们自己清楚,血缘关系,和名义上的亲戚,还是有些不同的。

王武在表兄弟三个中最年长,他娘这些天也絮絮叨叨要他除了自己表现,还需要关照两个表弟,他们年纪小容易认生,他要耐心陪陪他们。

他娘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值得一听,所以王武准备先去姥爷家等一等表弟们,汇合后再一起去徐老爷家——他们得跟着徐家二舅进城,出发前就必须在徐家集合。

然而到了姥爷家才得知,表弟们离镇上更近,早两刻钟就到了,等不及就先去了徐家,王武顿时有种自己落后的感觉,只得在表妹青娘的带领下急吼吼去徐家。

他爹和大伯则是难得来一回镇上,得抓紧买些家用赶回去,近日已经开始春耕,地里好多活等着他们。

其实王武有个本事,特别会记路,小时候只要是他领着朋友们去林子玩的,就从没迷路过,去过徐家一回他也把路摸熟了,自己就能找得到,很不必表妹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