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5页)

卓思衡的笑容随着他的话在一点点消失。

下面挨训的两个人都知道完了,这次全完了。

卓思衡果然猛地站了起来,一拍桌面,上面的簿册书纸都跟着晃上几晃:“一个个都长了好大的能耐!”

“哥哥,我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敢这样出风头了。”卓悉衡立刻承认错误,这是他从三姐身上学到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对哥哥非常有用,然而眼下却不是一般情况。

“出风头?我何时说过是因为你们站出来机辩而责骂你们?”卓思衡怒极反笑,“请来这些四海名师为得是什么?不就是像你们这样的学生能学到真正的本事和知识,能让樊先生当场指点,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你们的造化,我感激樊先生还来不及,何曾说过会为此事怪你们?你们这样想,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陆恢立刻做出适时调整和反省道:“我不该私自违背大人的命令离开洗石寺。”

卓思衡气饱了训够了,可还没教育到位,他不断在心底默念,“这两个是自己家弟弟这两个是自己家弟弟”才勉强平复下来,能够显得稍微心平气和那么一点指点两人挨骂的理由。

“游余,你看似稳重实则冲动,但在帝京,在天子脚下世间宦海,冲动就会带来致命的弱点,这弱点可能眼下不是那么危机,但如果落入你敌人的手中,你便只有任人宰割的余地了。你擅自离开洗石寺想出去走走,我虽怪你不听话不老实,但其实不算什么大错,你偷偷来国子监,交易身份想溜进来听听名师讲学,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连你最后站出来辩论一番,倒也不是错处。你真正的大错是妄图隐瞒,你从最一开始的打算就是这样‘戴罪立功’?简直荒谬!”卓思衡又拍一下桌子,陆恢单薄的肩膀都跟着一颤,“遇事欺上瞒下,不能明察局势辨析是非,已知有过,只想矫饰不想承担,这是你这些年跟我学到的么?”

不等陆恢回答,卓思衡又开始对卓悉衡进行教育:“你觉得你是在帮惺惺相惜的朋友,可你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时候,只凭一腔热血,就在那里自以为是,我是你哥哥,你就敢包庇隐瞒,今后你进入仕途,我都不敢想你会去做什么!”

卓思衡站起来,忍不住指着两人道:“都很会拿捏我脾气不是么?还有商有量的,真当我不敢罚你们?”

他确实敢,但是不舍得。

卓思衡又一次感受到当家长的矛盾。首先陆恢和卓悉衡都是好孩子,其次,他们是有主意的好孩子,最后,这两个孩子个性上都缺少一些克制,但偏偏这点是他最担心的。其实生气归生气,倒也不用这样发怒,然而卓思衡总觉得,如果不趁现在赶紧让他们意识到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今后就真的要用血的教训来交学费了。

那时候他会更心痛的。

卓思衡啊卓思衡,你收拾人家儿子可谓心狠手黑,换到自己弟弟就百般犹豫,真是没用。

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向皇帝学习,至少在狠得下心这方面,人家才是自己的老师。

还有那个什么哪里来的襄平伯世子,顶风作案,当真是混账透顶!

不过找人顶替代笔这件事可大可小,处理不当可能会有其他风险,卓思衡不愿因小节而失大理,盛怒之后他很快找到了解决的方案。

此时再看两个战战兢兢的孩子,便难免开始心疼了,卓思衡不想心软暴露,便只冷着面目说道:“我还有公务未办,等我回去再说。陆恢,你先和我来,指认一下到底是哪个眼瞎的找你当代笔,然后和悉衡一道先回家去反省!”

陆恢不敢不从,只能跟着卓思衡,找到还在苦等的那位林府跟班,由中京府衙役出面抓了个正着,卓思衡押着人准备去襄平伯府,再看陆恢站在瑟瑟春寒的风里,显得格外单薄,低着头,整个人好像都没了半点精神和气力。

卓思衡已经将不能心软四个字刻在脑子里当成座右铭,可他看到此情此景,还是心中有些涩然,只能硬撑着横眉冷目朝他说道:“这里没你的事了,回去反省。”

“是。”陆恢说完便转头挪动脚步,朝国子监前大街另一头走去。

“回来!你去哪呢?国子监在这边。”卓思衡喊他回来。

“回去反省,回洗石寺去。”陆恢老实答道。

卓思衡很想叹气,最终还是忍住了说道:“你和悉衡一起回家!回去了该吃饭吃饭,等我回来再收拾你们。”说完头也不回翻身上马直奔襄平伯府。

襄平伯林敦在府中听说国子监司业卓思衡来了,顿时警觉。他下意识觉得自己儿子又惹祸了,自己的膝盖也忽然开始作痛,又气又急,怒道要绑来儿子当着卓司业的面再动一次家法,林夫人知道丈夫的火爆脾气,更是忧心儿子闯祸,赶忙道:“老爷先别急,卓司业来访还不知何事,如今好些客人在家里借住,我娘家的亲戚和老爷旧日同僚的晚辈都还在别苑,若是一时动静闹大实在不好解释,老爷不妨先去听听卓司业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