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都在改变着(第2/3页)

难不成在你们太监眼里,我秦德威行事只有私心,没有公义?难不成在你们太监眼里,只有自私自利的行为才是正常人?

我们这些大臣的,无论文武,无论内外,皆要谨记四个字,克己奉公!”

秦中堂的宣言光辉夺目,其他人有那么一瞬间恍惚感到,秦中堂的形象陡然伟岸高大了一下。

这些话传了出去,又不知要受到多少吹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不明真相的。

又是严阁老忍无可忍了,对秦太监大喝道:“你闭嘴!别问了!”

秦太监稍稍错愕,大家都是同级别的人物,你严嵩竟然如此无礼!

而后又见严阁老掷地有声的说:“就请张娘娘监护太子!谁若反对,就请先罢免我严嵩!”

众人忽然明确感受到,打完秦德威的严阁老隐隐然多了几分小霸气,似乎像是解开了封印,又像是产生了蜕变。

严阁老平常给大家的印象,是口蜜腹剑、隐忍阴狠这种类型的,没有前两代权臣张孚敬、夏言那种霸气。

难道动手打秦德威,还有这种改变性情的效果?

如果严阁老和秦中堂两大权臣一起支持张太后监护太子,那基本就是定局了,无论对面太监怎么想的。

司礼监太监们互相看了几眼,却只能暗叹一口气。

虽然说对于宫中事务,理论上当权太监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在皇帝正常的情况下。

一旦皇帝驾崩,或者像现如今的嘉靖皇帝这样状况,当权太监反而就不如大臣说话响亮了。

一是因为在这样极端敏感时候,本身就在宫中活动的太监天然具有“原罪”。

你是不是想趁机弄死太子?你是不是想趁机弄死皇帝?你是不是想狸猫换太子?你是不是想另立新君?

掌权太监的任何一个举止都可能有巨大的嫌疑,都有可能会被外面人猜疑,甚至有可能会被全天下人群起而攻。

就像秦中堂刚才说的“你是不是想当王振”,一句话就能噎死人,舆论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

连出身清流华选、仕途极正的秦中堂都为了避嫌,不敢推举同乡方皇后摄政,何况是太监。

二是太监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皇帝都“没了”,太监拿什么去钳制大臣?大臣又凭什么还要忍你们太监?

所以大明那些极度嚣张的太监势力,往往在换皇帝时,很容易就被清算。

而那些事业长久的几朝元老大太监,所具有的共性基本都是低调、温和、大度,才能一直不倒善终结局。

秦太监突然急着认儿子,并不是降智,未尝没有自保的原因。

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变,就这样改变了很多人。

严嵩环视四周,一锤定音道:“国不可无主,事不宜迟!如果没有异议,我等现在就去东宫,请太子监国,再去慈庆宫,请太后出面主持大局!”

文臣、武勋、国戚、太监都在场,足以代表整个庙堂和天下人了。

忽然又小太监跑过来,对众人道:“方娘娘在偏殿召见入直无逸殿、文渊阁诸公!各自按顺单独觐见!”

方皇后也是半个“人主”,非常时期就近召见,于礼法上不好拒绝,众人也只能暂时多等候一会儿。

大家都是政治老手了,能猜得出方皇后大概有两层意思。

一是代表皇家勉励群臣,非常时期继续尽忠职守;二是试探群臣,有没有支持她的意思。

文臣一个一个进偏殿,首辅翟銮、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张潮进去后,没多久就出来了,神色仍然如常。

对于官场老手们来说,说几句车轱辘话应付年轻的皇后,并不算难事。

第四个进殿的人,就是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协办夷务大臣,以兵部侍郎兼领军机处,以工部侍郎兼管军器局秦德威。

皇后端坐于宝座,殿内没有外人,闲杂人等在外面等候传唤,只有皇后最亲信的女官侍立在旁边。

此时的秦中堂是古井无波的,作为一个莫得感情的政治家,该表现冷漠的时候他也会!

就是垂目肃立了一会儿后,还听不到宝座上那位皇后说话,秦中堂就忍不住好奇心,抬头直视了几眼。

然后就看到了镶满珠翠的小凤冠压着发髻,以及明黄色的对襟直领罗衣。

就是看不清脸,因为这年轻皇后正垂头抹着眼泪。

于是秦中堂就感到深深的蛋疼了,你这女人哭什么啊?这是你应该哭的场合吗?传了出去怎么办?

幸亏自己是最后一个被召见的,如果后面还有人进见,又发现皇后哭过,自己就解释不清了!

然后秦中堂忽然又感觉,灵魂深处产生了一丝丝悸动,仿佛某个神识想要觉醒,并试图突破封印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