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你不懂真相

回到家里,等晚间秦差役从衙门回来,秦德威将顾娘子遭遇说了说,委托叔父在衙门里打听打听情况,到底是谁在弄事。

如果有可能的话,再请叔父做个中人说和说和,花钱把这人摆平了。

秦差役皱了皱眉头说:“你管别人家闲事做甚?用你的话说,就是看脸?”

秦德威答道:“收人钱财,与人消灾。再说看到别人遭遇灾祸,能帮一把也是行善积德。”

随后秦德威又问道:“那个县丞究竟是何等样人?”

要知道,大明朝并非法治社会,判案的主观性很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的个人意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既然想打官司,就得把审案官员琢磨明白了,这才能对症下药。

“前月才到任的,姓冯名恩。”秦差役摇了摇头:“我看着不太行,应该是没有经历过地方,不太懂衙门里的事情。”

秦德威愣了愣,冯恩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肯定听过或者看到过这个名字。

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秦德威突然想起来了,冯恩不就是“四铁御史”的名字吗?

在上辈子历史时空中,此人后来当了南京都察院御史,尽职尽责上了本奏疏,差点被嘉靖皇帝直接弄死。

朝审时,此人公然大骂主审的当红权奸。时人称赞,冯恩口、膝、胆、骨都是铁做的,故而外号“四铁御史”,天下知名。

这位四铁猛男的最后结局是:发配边荒六年,归来终成上海首富……

上面这句不是战神归来网文,而是史实,一点都不夸张,四铁御史老家就是后世的上海。

县衙里这个叫冯恩的县丞应该就是他吧?秦德威想道。

同名同姓,又在嘉靖初期出现在南京城做官,应该就是同一人了,只不过现在还没当上御史。

秦德威不由得啧啧称奇,没想到在县衙里居然还藏着这样一名历史奇人,而且还被叔父评价为:不太行……

不过想想也正常,大明的南京城政治地位相当于首都,南京城里大部分官员是被视为朝廷京官而不是地方官,七品以上非进士出身不可,出现历史名人不奇怪。

带着些许好奇心,秦德威沉沉睡去。次日他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后,饭也没吃就去了县衙。

一来给叔父家省点钱,二来在县衙办完事后,肯定要去小寡妇家说明情况。可以顺带蹭饭,要留着点肚子多吃点有钱人家的饭。

今天只是放告日,并不判案,最多只能算是预审,公布下状子审查结果而已,但对于状师仍然很重要。

这是他们观察风向的一个窗口,甚至还有可能找到机会与负责案件的官吏提前接触。

或许是江宁县这种京县事务繁忙,接待任务繁重,正堂知县便将刑名之事分给了县丞负责,当然最后用印还是要用正堂大印。

秦德威站在县丞厅庭院里,还有不少人一样和他站着。大家等待叫号无聊,不免就扎堆闲聊起来。

“前些日子徐锦衣公子主办的东园雅集,出了一个好大的热闹!”有人八卦起来,这也算是个小热门话题。

秦德威竖起了耳朵听,这场盛会最大的热闹不就是自己制造的吗,没想到今天还能听到别人议论。

多听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总是不会错的。

“我也听说了,有个神秘人物夺下诗魁,然后秦淮四美之一冯双双仰慕才华自荐枕席,结果翻了船,大丢脸面!”

秦德威大吃一惊,神秘人物夺下诗魁就是区区在下啦……可是冯双双自荐枕席是什么鬼?他这个当事人怎么不知道?

又有人接上话说:“对的对的,我也听说了,那诗魁根本看不上冯双双,羞辱一番扬长而去,连大奖都扔下不要了。

而那冯双双遭此奇耻大辱,现在闭门不见客,听说终日以泪洗面,十分凄凉!”

当事人秦德威再次愕然,那晚最后他只是留了一首自述小诗,趁着别人找过来之前,赶紧潇洒的飘然离去,哪有工夫还去羞辱冯双双?

他亲身经历的东园雅集,和人民群众八卦热论的,怎么完全不象是一个版本?

“这个诗魁或许有些许才华,但做人当真不地道,怎可如此不怜香惜玉!美人想跟他睡觉,又能有什么错呢,至于去欺负侮辱吗!”

另一个议论者的小情绪有点愤怒,不知从何而来。

秦德威偷偷瞪了此人一眼,胆敢骂自己做人不地道!

他忍不住开口为自己代言:“那诗魁必是才华横溢、雅量高致的人!怎会欺负侮辱女子?肯定是你们这些愚夫以讹传讹,谬论纷飞!”

又有个人不屑的插嘴:“你这小儿是哪家的,一看就是不懂内幕真相的。”

然后他又横扫一片说:“你们也都是只知道了一点皮毛,然后胡乱猜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