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3/6页)

当时他们没想那么多,等到外地与人交易时,看到泛滥的新铜钱,他们会下意识地选择用银子或是旧铜钱交易,无形中自然而然地抵制使用新铜钱。

与商贾们达成一致后,刘记和山岳商行又有意无意地诱导百姓抵制新铜钱。

收购粮食时,刘记发放铜钱时会提醒百姓,给他们的都是旧铜钱,以后到刘记买东西,他们也只收旧铜钱,新的铜钱是不收的。

不少百姓都会下意识地问一问什么是新铜钱。

这时候伙计就会掏出两枚新铜钱给他们看。

百姓也不傻,两种铜钱一对比,大小薄厚立显,人家为何不收还用说吗?刘记都不用这个,那他们肯定也不用,不然收了以后也买不了刘记的东西。

经过这种有形无形的引导,新铜钱流入南越的速度慢了许多,而且即便流入少量,持有者也会发现这种钱在南越没用武之地,因为大部分店铺和个人都不肯使用这种钱币。

以至于,后来许多要想跟南越做买卖的商人只能想办法收集旧铜钱或银子。

当然这是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

新铜钱在京城推广后却没遭到什么抵触,因为有朝廷背书。而且第一批使用这些新铜钱的就是各府衙,都是官爷差爷或是权贵人家,小商贾和百姓哪怕觉得这铜钱的分量轻了一些也不敢不收,不然一顶不敬朝廷的帽子扣下来,这些小老百姓可吃不消。

大家都收,大家都用,那分量轻一点就轻一点了,普通百姓绝大部分大字都不识一个,是不会有通货膨胀,钱币变轻了,物价就会上涨这个概念的。

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朝廷就通过这种“一分为二”的方式很快解决了国库空虚这个难题。

到七月底,各衙的款项都拨了下去,八月初各种款项也如期发放,一天都没晚。

皇帝很高兴,大大夸奖了钱茂一番,都想让他去户部任职了。钱茂是个机灵人,知道户部是个烂摊子,才不想接手呢,赶紧推辞。

收到了钱的大臣们大部分也很高兴,只有柯建元忧心忡忡,但皇帝现在不大待见户部,连带地也不是很喜欢他,他上奏两次反对这事都被皇帝故意给忽略过了,只得作罢。

转眼间就要到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了。

除了战事最吃紧的那两年,中秋节没怎么庆祝外,每年的中秋节皇宫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庆典。

今年国库宽裕起来,而且延平帝都五十三岁了,身体虽还好,但精力体力大不如前,更喜欢热闹了。

他以前还不服老,总觉得自己是万岁,还有很多时间。但前阵子宣王的暴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冲击。唯一的亲弟弟,比他还小十余岁的弟弟,就这么突然死了,说死就死,一点征兆都没有,延平帝也不禁开始担忧自己的身体,每隔两日都请太医来把脉不说,还更信奉道教了,试图延年益寿,永保安康。

此外,他在生活作风上也更加的奢靡、铺张浪费,喜欢热闹,花钱更是没有节制,生怕花了今天没明天。估计这也是不少帝王年轻时励精图治,上了年纪却一改往日勤勉节俭作风,最后晚节不保的原因之一。

因此今年的中秋节,延平帝早早就下了旨,让下面的人大肆筹备,准备大宴群臣。

袁詹事知道这事后,欣喜地对太子说:“殿下,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这次中秋宴,文武百官,宗室子弟都要进宫,这可是动手的最佳时机,到时候可将晋王、燕王等一起给解决了。”

虽说有了逼宫的想法,但袁詹事也不是个冲动的人,一直都在暗中做准备,直到中秋宫中要举办宴席的消息传出,他才准备动手。

太子听后点头道:“没错,这确实是个极好的机会,想办法联系庄敬生!”

除了这种大宴也没法将重臣和宗室子弟全集中在一块儿,一网打尽了。那一天京中的权贵几乎都会进宫,只要守住了宫门,就等于拿下了所有反对他的人。

袁詹事之所以敢动了逼宫这个念头乃是因为太子妃平陵侯的远房表妹夫庄敬生乃是御林军副统领,掌握着近三分之一的御林军调动权。

御林军是禁军中的精锐,负责守卫皇城,其统领杨卓是皇帝的亲信。

庄敬生比杨卓更早入御林军,表现一直很不错,但最后却在竞争统领一职时输给了杨卓,始终被杨卓这个比他还小好几岁的压一头。杨卓此人出身高,其祖母是东阳公主,也算是宗亲,为人高傲,脾气暴躁,没什么同理心,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庄敬生呼来喝去。

长此以往,庄敬生心里如何能不生怨,平陵侯这时候再一拉拢,他便暗中投靠了太子。

这门亲戚关系很远,而且都是内宅女眷之间的纽带,双方都有意淡化,也不怎么往来,因此京中并未有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