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梁祝里的吃瓜小县主7(第2/3页)

“变天了吧。”

祝英台听见身侧县主殿下柔和的声音轻轻说道,神经再大条,她也知道这说的变天不是指天气变了,一时间有些惶惶然。

作为知晓命运线的人,青青拉住她,两人坐到一起,见祝英台还是有些怕,她忍不住调侃道:“你猎到会说人话的狐狸精都不怕,如今一夜变天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精怪自然没有人可怕…”祝英台喃喃着。

“等过些日子,建康城平静下来,我与你一道去游学,到时候就没这些叫人害怕烦心的事了,”青青的第六感疯狂在跳动,总觉得留在建康城,她的任务说不定没法完成了。

会稽王登基,朝廷风向一夕转变,王、谢两家选择了暂时蛰伏,一时间朝廷几乎成了桓氏的一言堂。很快,桓氏要求与其他几家的联姻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溧阳公主在家气得掀桌子,桓温那老匹夫换了个侄子,又来商讨联姻,简直将她这个公主将整个谢府的尊严踩进了泥里!谢家主如今也坐不住了,主动联姻与被迫联姻可是两码事,不得不联合了王家,对抗如今权势滔天的桓温。

命运线中,一开始谢家与王家就是一起的,当时两家已经订了亲,直到数年后,才因为政治原因割裂开来。如今两家早早就反目成仇,青青提出与祝英台一起离开建康城出门游学,正好避开这段争斗。至于联姻,东明县主人都不在,自然是定不下来了。

一行几百人的车队从乌衣巷出发,一路浩浩汤汤出了建康城,桓临与桓安就站在城楼上目送着车队远去。桓安也不知该如何劝慰自家弟弟了,叔父重新提出与谢家联姻,却将人选换成了另一个堂兄弟,如今东明县主直接离开了建康,联姻不成了,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心酸。

远去的车队渐渐只能望见一阵烟尘,桓临取出手帕捂住嘴咳嗽起来,桓安大惊连忙扶住,被桓临推开了手,他靠着城墙,原本隽秀白皙的面容此时一片晦暗,喃喃:“我活不长了,这是桓临的命。只恨为什么命运总要来捉弄我。”等他逐渐通过零碎的梦境想起一切时,谢家与桓家已然势不两立。他也早就没了再接近那人的机会。

若不是他穿成了桓临,原先的桓五公子会遵循叔父的命令顺利娶得东明县主回家,是他来了,他潜意识里以为自己喜欢的是温柔体贴规矩的大家闺秀,硬是拒了与谢府的联姻。直到再见到她时,零碎的梦境画面开始出现。

上辈子的她就是个不安分的,爱□□搅事,他一样喜欢上了。如今自己又蠢得自以为他爱的绝不是东明县主这类女子,最后,他要找的就是她,他喜欢的就是这样无法无天、不守礼教的搅事精。

“系统,下一次,我要当个只喜欢坏女人的纨绔……”

桓安听见自家小弟在那喃喃自语,也听不清在说什么,他凑上前去:“小弟?你说什么,哥没听清?”

桓临又咳嗽起来,这回连手帕也遮不住鲜红颜色。

载着青青与祝英台的游学车队一路朝着白鹭书院方向而去,看不见建康城的兵士,祝英台又活跃起来,拉着青青坐到了马车前,说起她以前在山林间遇见的趣事。两个侍女也跟在一旁,津津有味听着祝小姐讲故事。

一路顺利到了白鹭山,才发现山脚下站着两个光头锃亮的和尚,其中一个面白无须十分英俊,熟悉得很。

侍女惊奇地指着前方,“殿下您瞧,那不是真远大师?他也离开了建康城?”

“怎的还在我们前头到了此地?”

青青正窝在马车里在跟祝英台玩花牌,掀开帘子一看,前面不远处可不就是早就被溧阳公主引荐给皇家的真远和尚。对方此时脸上干干净净不像在建康城油头粉面,双手合十恭敬地站在另个老和尚的身旁。

待马车到了近前,真远和尚念着佛号上前来,“拜见县主,建康城事变,小僧只好先回白马寺去了。只是家师听闻您的事迹,一定要来拜访您,今日唐突望殿下海涵。”

胡子花白一派高人气质的老和尚在一旁仔细瞧着坐在马车上的红衣少女,惊得他眉头直跳,连连吟诵佛号,似乎见到了不可思议的事物一般。

青青被老和尚古怪的眼神一盯,连忙放下车帘,叫身侧侍女去打发两人离开,别挡着她们上山的路。

“这两位大师是来化缘的?”祝英台没见过真远,疑惑。

“是个以前在建康城讲经的和尚,恐怕是从皇宫跑出来的。”拍拍胸脯,青青故作无奈,叹了口气,“在建康城有我阿娘可以帮他们引荐达官贵人,如今出了建康城,找我又有什么用呢?我可是万事不关心的闲人。”

原来是被赖上了?祝英台眉头一挑,车外传来侍卫赶人的声音,两个拦路的和尚很快被请到一边,车队从两人面前径直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