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弯子(第3/4页)

“我是长高了,高了一寸呢。”

今日出门礼佛,阿宝穿了一身新衣,都是御赐新纱刚裁的。

大热的天儿,她不喜欢大红大绿,挑了件缥色的夹纱衣,底下是飞红色纱裙,袖口裙边嵌上金边,绣了一圈缠枝纹。

展颜一笑,唇齿眉目,处处灵动。

一行人到了静室,裴三夫人才道:“这是我女儿。”

来的时候阿宝已经问过红姨:“裴夫人不是说她女儿跟我一样大,小时候就没了么?怎么这回来信,又说带女儿一起去?”

陶英红一琢磨:“要么是妾生的?”不说高门大户了,就卫家原来小富之家,不也还有两个妾么,卫大卫二还有通房呢。

阿宝还以为裴珠就跟大妞那两个妹妹一样,可她一见裴珠立时就知不一样。

裴珠跟裴六郎生得相似,但裴六郎英俊,裴珠娇柔,只是兄妹俩眉目间神色差不多,一看就是读了很多书的。

阿宝在看裴珠,裴珠也在看阿宝。

这就是薛先生说的林家姑娘,裴珠缓步到阿宝身边,平辈之间行了个蹲礼。

“我七月里生的,你呢?”阿宝连声音都不由自主的放轻了,就怕自己呵一口热气,把裴珠给呵化了。

“我是十一月生的。”

“那你比我小,我是姐姐。”

“林家姐姐好。”

裴三夫人看她们俩谈天,点一点头,转身跟陶英红道:“这些年,她都在家中守孝,原来京里不太平,也不太敢带她出来。”

陶英红一见到裴珠相貌,当即应声:“可不,生得这样,真是轻易不敢给人瞧。”

她们一路从崇州到京城,路上也有不太平的地方,陶英红和阿宝都会用鞭,身边又有林伯和林伯儿子两人护着。

遇到难行处,报上腾字营的名号。

大军刚过,余威尤在,道上倒不算太难行。

“这话说的,太抬举她了。”

京里没变天之前,裴观是京中家家想要的乘龙快婿,裴珠虽生得雪姿花容,却不似哥哥那么抢手。

一则裴三老爷没出仕。二则裴珠是庶出。

虽父亲没了,亲兄长却是探花郎,前途无量。还可好好替她捡选一番,挑个中等往上的人家儿。

如今高不成低难就。

裴三夫人特意带裴珠出门,也是为了让她能跟阿宝走动走动,好以女儿的名义,将阿宝请到裴家来。

瞧瞧他们家里到底是什么样,别被外头人的说辞给吓住了。

裴珠并不擅长交际,阿宝却坐在她身边,托着茶盏盯着她猛瞧。

裴珠哪里被人这样看过,她自小到大便没见过几个外男,又已经快三年都没出过门了。同辈相交的女孩子,更不会这么直愣愣盯着她瞧。

阿宝将她看得面红耳热,偏偏阿宝自己不觉得,她仿佛在看玉雕的像,画中的人儿。看到裴珠脸红,还向着戥子一摊手。

戥子立时拿出巴掌大小的檀香扇子,阿宝打开折扇:“你是不是热,我给你扇扇。”

裴珠看她真的给自己打扇子,扑哧笑出声,拿帕子掩住口:“我不热,夏日里我也少出汗的。”

这个同她哥哥又是一样的,兄妹俩都肤白少汗,畏冷不畏热。

那边儿裴三夫人已经绕着弯子,终于说到裴珠生下来便体弱。

“家里时常请平安脉的,老太太呢是隔三日摸一回脉,珠儿隔五日,她身子寒,女儿家的小日子来的不爽利,好好调养着呢。”

这也是真的,虽不喜小妾庶女,她当嫡母也会履行职责。

陶英红这才知道,原来高门大户这样讲究。

裴三夫人又说:“就是我,也时常摸一摸脉。后宅里头摸脉瞧病,都有相熟的医婆,妇人就是得调理身子才好。”

裴三夫人还一心以为,儿子想送医婆去林家,是为了瞧这个。

她越说越是心里发虚,暗里又把儿子骂了一顿。

陶英红一听,想到阿宝最近常说腿疼爱抽筋,旁的毛病倒没有,既有医婆,正好请上门给阿宝看看。

阿宝自己给自己诊断,说她是原来肉吃得太少,吃了肉就好了。

陶英红问道:“那这样的大夫上门难不难请?”

得亏得韩夫人肚里没那些个弯弯绕绕,要是换成别人,早听出来了。要是真被人听出来,那她这张脸往哪儿放。

“我们家一向看的医婆是万氏,家里三代都是替妇人瞧病的。”

“你就拿我的名帖去,用我家常用的那个医婆,五十多岁年纪,她瞧过的病多。就是宫中的妃嫔也会召她入宫瞧病。”

这话陶英红赞同,看病自然要看老大夫,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她点点头:“又让裴夫人费心。”

“这是什么话。”裴三夫人叹口气,看一眼同庶女玩得不错的阿宝,满眼欢喜,“你也知道,我喜欢阿宝。”